防城港市成全国最大的镍制造加工物流基地
2011年09月07日 10:38 498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镍资讯
工业发展与崛起彰显一个地区或一座城市发展的硬实力,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就承载担当起工业发展与崛起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目前,防城港市入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89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3.29%。2010年总产值达395.55亿,完成税收6.17元(不含海关税),产值亿元以上的共57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产值超亿元的73.28%。处于东湾工业园区的“大海粮油”,单年近90亿产值,“惠禹”去年超过50亿的产值,肩扛防城港市工业发展崛起的旗帜。
目前,防城港市工业的链式发展效应正在显现。以港口码头为龙头,形成了物流与仓储业的链式发展;以钢铁为龙头,带动了盛隆冶金、中一重工等钢结构企业、钢铁配套和机械加工业的发展;以金川为龙头,将带动四川金广集团金属镍、盛隆冶金公司镍合金、广西兴豪和钦州宝盛镍铁冶炼等企业,以至成为全国最大的金属镍制造加工物流基地。
工业园区领跑北部湾经济区
近年来,防城港港口区吸引了中一重工、中冶十九、泛亚钢铁和多磷化工等一批重化工企业,目前入园企业达到91家企业。同时,为使入园企业能在园区内顺利投产,港口区通过搭建“校企平台”和“研企平台”,着力解决入园企业用工难问题,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研发、升级和技术创新,增强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形成了以钢铁制造业、磷化工业、矿产业、建材业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使园区经济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11个重点产业园区中产值首破百亿元产值的园区。
其中又以磷化产业集群优势尤为突出,现园区落户磷酸企业17家,其磷化产品出口占了全国该产品出口的“半壁江山”,跃升为我国磷酸加工出口基地的龙头老大。当说到磷酸,就不能不想到防城港市的大西南临港工业园。磷酸产业的聚集聚合式的发展,催生了产品向高端产品开发,目前已研发成功的固体磷酸产品,不但便于运输,提高效益,而且该技术为我国首创,抢占了自主创新的制高点。
大西南临港工业园的崛起,不仅为港口区乃至防城港市工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成为新引擎,也扛起了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园区首个突破百亿元的先锋旗帜。据悉,今年前7个月,防城港大西南临港工业园累计完成工业产值110.1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产值。主要原因是园区内四大支柱产业保持强势增长态势:首先是钢结构企业拉动全区产值增长效果明显,其次是硫磷化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今年该园区新增多麟化工、五星化工两家磷化企业。目前园区磷硫化工投产企业达13家,产值超18亿元。再次是建材水泥行业继续增长,新增建材企业2家,行业产值同比增长64.2%。最后是矿产市场回暖,产值快速增长。1-7月矿产企业完成产值7.86亿元,同比增长40.4%。
港口建设开辟蓝色经济
防城港,面对湛蓝的大海,背靠广袤的腹地,是走向海洋,开启蓝色梦想的地方。建市十几年来,她为防城港市打造海上通道,为防城港市实施经济转型、扩大对外开放,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蓝色发展之路。
据港务集团相关部门介绍,作为西南第一大港,2010年,防城港货物吞吐量达7650万吨,同比增长20%。其中,装箱吞吐量25万标箱,增长21.4%,而今年更是有望突破一亿吨。2010年,防城港的港口建设投资再创历史新高,累计完成16.8亿元,港口基础设施全面加强,8-22号泊位码头主体工程基本完成,20万吨航道、东湾403-407号泊位、钢铁项目配套码头航道等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如今,防城港现已拥有泊位41个,其中生产性泊位37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6个,泊位最大靠泊能力为20万吨级。
港口建设的迅猛发展,还带动了进出口贸易、交通运输、货船代理等相关行业发展,拉动了工业的发展。据统计,2000年初,防城港临港工业产生的吞吐量仅为10多万吨,到2009年,由临港工业所产生的货源近1000万吨,工业产值超过200亿元,港工互动的效应明显凸现。未来几年,防城港将建设成为西部沿海主要散货运输港、重要集装箱支线港,努力朝着超10亿吨国际枢纽大港的宏伟目标迈进。
现在,防城港市正按照“以港引工、以工促港、港工互动”的发展思路,倾力支持临港工业的发展,为引进的企业提供全方位、低成本、高保障性的物流服务,促进了更多大进大出的企业落户防城港。大海粮油一、二、三期工程,中油能源、岳泰饲料厂、惠禹饲料蛋白、中一重工、中储粮等企业,先后建成投产。千万吨级钢铁基地、红沙核电、金川集团铜镍大型冶炼项目,三个“天字号工程”集中布局在防城港,无疑又会使防城港的临海经济形成井喷式增长,一个超千亿产业集群,现代化的临海工业区呼之欲出。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