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库存战打响 结构性风险或一触即发

2011年08月19日 10:11 1336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高库存或成“堰塞湖”
  若密集开展的核查与整合在执行中大打折扣,那就意味着已经被拉升至高温高压状态的稀土产业链将出现结构性风险。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一旦政策预期落空,高库存就会成为“堰塞湖”,最终让全行业遭遇冲击。贸易环节将首当其冲,成为最早的风险爆发点。若跌势不止,就可能进一步延伸到下游深加工和上游冶炼厂,就算大矿山亦不能幸免。
  包钢稀土总经理张忠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稀土不可能再回到“白菜价”的时代,高位运行是趋势。这一观点被广泛认同,但亦有业内人士提醒,由于现在的价格是在原来基础上平均上涨了5倍,因此,“就算跌个50%,虽然还是相对高价,但落差也足以冲垮一大批企业。”。
  “最惨的就是那些投机贸易商。他们根本不了解稀土市场,在高位时接了大量货源,现在价格下跌,下游采购极其疲软,他们手里的货已经抛不出去了。”上述包钢稀土国贸公司人士指出,事实上,中间商的逐步抛货已经持续了将近两个月,这也使得稀土价格在6月底见顶后,阴跌不止。
  在8月8日举行的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上,包钢稀土总经理张忠也提及目前价格下跌的原因:“市场上出现的抛货现象对价格有影响。”
  这种抛货短期内还未演变成恐慌性抛售,因为业内还在观望政策的执行力度。一旦这一次又是“只听楼板响不见人下来”,恐慌心态之下,后市难以乐观。
  “社会库存实在太大。现在就已经快跑不掉了,如果真的崩盘,货就捂死在手里。”参与稀土贸易的广东福维金属有限公司相关人士不讳言目前行业的窘境。
  相比贸易企业,生产性企业的情况可能会稍微好些。但业内认为,若成趋势性下跌,风险也将从下游开始,逐步向上游蔓延。
  以目前占稀土用量39%的永磁材料行业为例。大多数钕铁硼企业先期囤积了大量原料库存,建库时点的确具备优势,平均成本亦低于目前的市场价。但若稀土价格明显下跌,第一会明显影响短期至中期的销售,第二将可能影响终端产品价格,
  “钕铁硼行业下游的刚性需求仍然较旺,但刚需也会买涨不买跌。”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近来钕铁硼企业的采购和销售需求都持续低迷,除了自身配备了大量库存以供消化外,其下游客户也开始谨慎采购稀土永磁产品。
  “市场要长期发展,关键是要稳定,而不是暴涨暴跌。现在一直跌价,谁都不敢买,我们不敢买原料,客户也不敢买产品。”绵阳西磁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强调,如今的跌势对钕铁硼企业来说,“肯定不是好事”。究其原因,稀土价格累积涨幅过高已经触及边际需求,致使下游企业或者减产,或者开始寻找替代品。北矿磁材高层人士告诉记者,现在铁氧体磁性材料已经开始替代部分低端钕铁硼。
  而目前稀土跌价,下游的采购策略就更加谨慎。流通节奏变慢,又反过来加剧价格下跌速度。长期下去,市场化定价的钕铁硼产品价格也将受到威胁。这无疑将降低钕铁硼企业的盈利预期。
  “本来今年会比去年更好。但上半年的价格上涨实在太厉害,国外竞争对手的备货量又比我们想象得多,我们的价格优势未必明显,因此形势不会那么乐观了。”北方某龙头钕铁硼企业一位高层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被认为唯一不会受到致命伤害的就是“大稀土矿山”。因为无论价格怎么跌,都不可能跌回上涨原点,更不可能跌破成本价。因此,低生产成本的大矿山依然能拥有丰厚利润。
  只是,大稀土矿山已经囤积了超过半年的货品。若加大出货速度,会进一步冲击市场价格;若持续囤货,高库存就将成为始终压制市场价格的潜在因素。此外,从2012年开始,部分稀土企业的稀土矿浆原料将采取变动成本定价模式,成本优势亦将被削弱,业绩将不如预期。
  此时,“稳定”成为行业共同的期盼。“不少下游企业反映,他们好不容易跟客户谈下价格,如果此时稀土市场又有剧烈震荡,情况将很被动。”包钢稀土总经理张忠在公开场合反复强调,下半年最重要的“不再是价格高不高,而是保持稳定”。他希望行业能够“形成一致”,共同维持市场。
  非理性的行业狂热让整条稀土产业链都经历了一轮暴富,却也累积了高烧之下的结构性风险。产业链没有得到健康发展、利润分配持续不平衡的结果就是价格暴涨暴跌,最后受到伤害的,亦将是整个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


  “涨太快不是好事!”
  非理性的行业狂热让我国的整条稀土产业链经历了一个暴富过程,却也累积了高烧之下的结构性风险。产业没有得到健康发展、利润分配持续不平衡的结果就是价格暴涨暴跌,从而伤及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

[1] [2] [3] [4]

责任编辑:lee、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