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业面临洗牌 专家提醒别走“煤炭”老路
2011年08月05日 10:55 5091次浏览 来源: 人民网 分类: 稀土
8月1日,《广州日报》一篇有关包头“稀土湖”对居民身体健康和农作物造成伤害的文章引起社会关注,8月2日,五矿有色金属的一封停止生产稀土的倡议书引来媒体、行业专家的关注,一时间稀土业背后的产能过剩潜规则被揭开,行业资源亟待整合与洗牌的局面显现。
在过去数年里,稀土业在国内一直被过度开采,由于地方企业未能较好地执行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年度稀土指令性开采计划指标,致使稀土每年实际产量均远远超过计划产量。数据显示,中国稀土产量在过去曾连续5年超过10万吨,2008年产量高达12.48万吨,2009年也达到了12万吨,2011年全国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9.38万吨,其中,轻稀土8.04万吨,中重稀土1.34万吨。业内消息称,截至7月底,上述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已基本用完。
稀土之害 别走“煤炭”后路
据《广州日报》报道:包头“稀土湖”带给附近2公里内的居民带来很多的伤害,附近的打拉亥村外有一处新坟,又一名患癌症的村民离开了。虽然物以“稀”为贵,但人们还是会记住稀土生产付出的代价。
号称“稀土之都”的内蒙古包头市,稀土产业的辉煌与环境污染曾经如影随形。目前,包钢集团正在寻找“绿色”的治污之路,“十一五”期间已投资63亿元用于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项目建设。针对反映强烈的“稀土湖”污染问题,包头市政府与包钢集团共同出资5亿元,对新光村和打拉亥村5000名村民实施移民搬迁工程。
中国在以“白菜价”贱卖稀土的同时还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占全国的97%稀土资源储量的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其稀土开采的利用率仅为10%。在开采过程中,大量的尾矿浆排入洼地,形成11平方公里的“矿湖”,堆放尾矿浆1.35亿吨,其中含有约7万吨的放射性金属钍。钍和铀有着极其相似的特性,所以在包钢“稀土湖”正西2公里处,就有一处远近闻名的“癌症村”。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原副院长王国珍(以下简称王国珍)认为,稀土价格高位运行,企业和地方政府难免会为了经济利益而不去落实开采与环保政策,造成产能过剩,以环境换取经济效益。今后,环保政策是否有效的执行,成为决定稀土企业生死的关键。尽管真正符合《稀土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数量不足20%,但是要真正落实政策的要求还是很困难。
除无序开采之外,技术落后也是中国稀土缺乏定价权的一个主要原因。以氧化钕为例,出口的时候是20多万元一吨,到日本提纯成金属钕再卖回中国,一公斤就要20多万元,前后价差1000倍。
如今的稀土业,像极了以前的煤炭业,资源之争、政府宏观调配问题、生态环保问题、人身生命安全问题,都将会把中国稀土业推上了前台。随着各地政府、各稀土公司只追求经济利益而无视国家政策法规与配额的潜规则被媒体曝光后,整个稀土行业的生产与开发、作业人员的人身健康、环保的落实都将一一呈现在公众面前。更有业内人士认为,无序、混乱、产能过剩、以资源换取经济的稀土业将面临重新洗牌。
央企整合 稀土业面临洗牌 对稀土业前景利好
江西赣州,五矿有色在整合稀土资源,中铝整合广西省稀土资源,中色股份对广东则加强了行业整合,南方稀土业逐渐成为央企的舞台。王国珍对于央企参与稀土业整合表示并不乐观,他认为阻挡央企整合稀土资源的是地方政府和当地稀土公司的利益问题,他表示,央企整合稀土资源的路还很长。
随着五矿有色停产信息的发布,国内各稀土公司也都加大环保重视力度,尤其近段时间南方稀土格局已逐步形成后,以中铝、五矿、中色股份等中央企业的加入,对于国内稀土过度开采、不注重环保开采、国家稀土价格等局面或许得到一定改善,国内稀土业也将随着国家政策调控与央企等大企业的加入面临一轮的洗牌,而其中按照国家政策配额生产、环保生态等将成为洗牌后企业进入稀土行业的关键所在。五矿的停产信息向国家政策靠拢,有为下一步的整合做铺垫举动,公司此举应当是为了得到国家层面对于其整合江西稀土资源的支持,也是国家下一步整合稀土资源另外一种信号,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
王国珍则表示,稀土行业由大企业整合之后,真正贯彻国家政策,应当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但如果整合之后一味贪图做大,政策效果依然可能会打折。但是在整合的过程中,央企要面对是地方政府和当地的稀土公司背后的利益,所以央企参与稀土整合只是一个开始。
一位从事多年的业内人士这样评价央企参与稀土开发:“央企无论从资金、技术上都有很强的实力,加上国资委每年对央企社会责任考核,央企参与稀土产业,使各地中小稀土公司无序、妄为的做法得到收敛,央企加大了国内稀土资源的整合局面,对国内稀土业节能环保建设、国际稀土价格上调是有利的,也希望央企的参与能够推动并打破中国稀土 “白菜价”、无序等潜规则下面的坚冰。
专业分析人士称,五矿有色的率先停产,能为中国稀土业无序、牺牲环保为代价的局面敲响警钟,为稀土整合开了一个好头。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