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色股份永续打造中蒙合作“明星”工程

2011年06月24日 14:1 1218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茫茫的戈壁滩上,一座名叫图木尔廷敖包锌矿的花园式矿山,承载了一个中蒙合作典范工程的丰碑和传奇。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历史上,它已然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精彩一页。
  “敖包锌矿是一段传奇,展示了中蒙两国人民敢于拼搏、攻坚克难的大气魄,创造了世界有色金属矿山建设史上的奇迹;敖包锌矿是一种文化,诠释了蒙中两国人民善于融合、和谐共进的大胸怀”。
  是什么让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色股份”)成就了这样一段典范工程的传奇?
  纵观敖包锌矿从建设到投产、达产、盈利,一路创造的奇迹、纪录,从企业自身的角度解读,答案就在于敖包锌矿的建设者们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敖包精神,在于中色股份秉持的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发展之道。
  敖包精神成就典范工程创建奇迹
  如果要问起敖包锌矿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盈利、成为中国建矿历史上奇迹的力量之源是什么,中色人的回答一定是:敖包精神!
  敖包精神是中色股份提炼出来的敖包锌矿的建设者们知难而进、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的奉献精神;报效祖国、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这种精神,深植在敖包锌矿建设者们的骨髓里,贯穿于敖包锌矿建设过程的始终。
  2000年,敖包锌矿工程项目奠基后,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找到矿山用水源迫在眉睫。水源问题深深困扰着敖包锌矿的建设者们。
  敖包锌矿所在的苏赫巴托省是个降雨量少、蒸发量大的干旱地区,要在异常干燥的戈壁荒漠上找到充足的水源,异常困难。事实上,30年来,前苏联、前东德、波兰、匈亚利等五个国家的水文专业队伍,多次进入这个地区找水,结果每次都是铩羽而归。因为找不到满足矿山用水要求的水源地,蒙古人民开矿梦想一直遥不可及。
  而敖包锌矿的建设者们则凭借非凡的智慧、胆略和辛劳,打破了多国30年找不到水的魔咒,宣告了图木尔廷敖包锌矿工程建设正式开始,蒙古人民开矿的梦想终于可以变成现实了!
  令人激动的是,在找水的期间,胡锦涛主席殷切嘱托“一定要把图木尔廷敖包锌矿建设成为中蒙合作的典范工程”,给敖包锌矿的建设者们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和振奋。这份来自主席的嘱托,很快被标铸成为一块蓝色金属标语牌,巍然竖立在蒙古草原的施工现场,化作一面无声的旗帜,激励着每个建设者:一定要把图木尔廷敖包锌矿建设成为中蒙合作的典范工程!
  凿开190万立方米的矿石,克服路况险恶的500公里戈壁运输线,忍住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物资匮乏、交通落后、气候恶劣等不利条件下,喜讯频频传来:2005年7月1日,通电成功;7月15日,长达30公里、深达4米的水源管线铺设完毕后送水成功;8月15日,整个生产流程试车成功;8月28日,图木尔廷敖包锌矿正式竣工投产!
  历史见证了敖包锌矿投产这一天的盛况。蒙古总统恩赫巴亚尔率二十多位重要内阁成员出席了竣工典礼,面对崭新的厂房车间和高高飘扬的中蒙两国国旗,恩赫巴亚尔总统兴奋地表示:“三年前我来过矿山,当时这里是一片荒地。今天看到锌矿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成投产,我心里非常高兴。这是两国经济合作领域新的一页,也是中蒙两国友谊的具体体现。”
  试生产期原本计划是半年,但中方员工发扬敖包精神,连班加点进行生产设备调试和技术革新,仅用三个月便使各项生产和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了设计要求,仅用一年的时间就收回了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达产、当年盈利。

[1][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