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紫金血铅事件调查:居民住防护区内未被告知
2011年05月30日 14:5 4713次浏览 来源: 瞭望 分类: 铅锌资讯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发生居民血铅超标事件引发社会关注。
截至5月24日,当地卫生部门已经检测出254人血铅超标,其中95人达到铅中毒判定标准,后果严重。初步调查认定,污染源是当地临江工业园三威电池有限公司。
当地环保部门向记者证实:三威项目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型产业;一年至少四次对气、液、固废抽查检测,排放指标合格,厂内职工本身安全未发现突出问题。
环保部门和接受采访的周边居民均表示“未发现企业偷排”。
国家“鼓励”、企业“排放合格”,与几百名居民血铅超标,两个自相矛盾的现象,为何能并存?
记者调查发现,问题出在“厂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这家涉铅企业周边应当设置500米的卫生防护距离,禁止居民居住。但是,从立项前的环评报告,到开工后漫长的日常巡查,都没“发现”问题——183户居民毫无防护地居住在禁区内,起居、上学、耕种、养殖。
“禁区不禁”,最终导致了悲剧。
被环评报告“隐形”的居民
河源市紫金县属于欠发达山区,临江工业园被视为“工业立县”的主战场。
2005年,三威电池项目申请进入工业园,总投资3000万元。作为重污染涉铅企业,河源市环保局依据国家《铅蓄电池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有关规定,要求企业在工厂周围设立范围为500米的卫生防护距离,并“做好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的搬迁安置工作”。
然而,在现场,记者看到的却是成片新旧不一的村民房屋,甚至还有一所容纳90名幼儿的幼儿园,距离最近的房屋只有几十米。
紫金县县长黄文彬告诉记者,血铅超标事件发生后,县里组织了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在2005年三威电池项目立项时,厂址周围500米范围内有房屋140栋,这些房屋,有的是一栋一户,有的一栋几户。“工厂设立后,不仅这些房屋没有搬迁,反而越建越多,不断有人迁入居住。现在实际住户183户。幼儿园也是工厂开工以后建设的。”
当初项目环评和环保验收是怎样进行的呢?
三威电池有限公司2005年委托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出具的《河源三威电池有限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显示,距离工厂500米内需要搬迁的村民为11户,分别是距离工厂围墙约150米处的临江镇居民区6户和背面约50米处的5户。与工厂一路之隔的西南方向,被明确标示为“空地”,没有需要搬迁的住户。129户居民,在环评报告中“被隐形”。
众多村民对“空地”、“11户”的说法表示强烈不解。37岁的大临村村民邓美霞说,自家老宅已经建了20多年,就在工厂西南方向,距离工厂大门不到200米。2007年盖的新房子,就在工厂门外临古公路旁,距离工厂只有30多米,“我不明白为什么工厂要睁着眼说瞎话。”
村民毫不讳言自己有“傍工厂”的意思:有意在工厂附近盖房子,或出租给工厂员工居住,或开个小店做工厂员工生意。茫然无知的村民,还为工厂“带旺”荒僻的小村庄、给自己带来了“经济增长点”而庆幸。
50多岁的村民邓其安全家14口人,13人被查出血铅超标。邓其安说:“2005年我家在正对着工厂大门的公路边盖了三间瓦房,两间作小卖铺,一间住人,房屋和工厂之间的直线距离只有20多米。我在这里盖房子,企业不可能看不到,但是没有任何人告诉我们这里是卫生防护距离,不能盖房子,不能住人。”
他们为何“视而不见”
从项目立项、开工建设、验收到常规环保监测,至少有五道关卡,只要有任何一道关卡尽职尽责,悲剧都不会发生。
在河源血铅事件中,周边一百多户居民“被隐形”的源头是环评报告。记者辗转找到负责编写环评报告的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颜幼平。他表示,这个项目由企业委托,项目团队有三四个人,向企业收费20万元,“11户”的数据,是他带着团队实地走访厂址周边得来的。至于为何与实际情况相差如此之大,时间太长记不清了,“每年要做几十个项目,不可能记得那么清楚。”
三威电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圣忠说,按照当时的招商引资约定,工业园管委会负责征地拆迁。既然环评报告审批通过了,作为企业,只负责按照环评的要求,向管委会报告要有500米的防护距离,至于这范围到底有多少住户,怎样拆迁,企业管不了。
武圣忠承认,环评报告要求的迁移户数与实际应迁移户数不符,这一事实企业很早就掌握,但企业没有主动积极解决,也没向周边群众通报。
他说:“2006年到2007年的环评报告专家审查会上,都有人提出了实际户数和环评报告不符的问题,我们也看到企业旁边就有村民还在盖新房子,但这个不是我们厂内的事情,我们解决不了。”
工业园管委会主任黄伟明说:当时确立的搬迁模式为企业出钱、管委会做村民工作。企业向管委会提供了一份“11户”清单,管委会接手时实际还有8户。想办法完成了5户搬迁,还剩3户。“管委会并不知道国家有关卫生防护距离的规定,环保部门通知我们搬迁多少,我们就搬迁多少。”
在环评审批和环保验收环节,负责环评审查与环保验收的环保部门,本有两次法定程序纠正上述问题。
负责对三威电池有限公司环评报告进行审批的河源市环保局副局长张福来说,当时,自己并没有到现场核实,“专家组、县环保局、工业园管委会打来的报告都说这块是空地,我们就依法依规予以审批。”
具体负责环评审批的河源市环保局污染控制科原科长罗军说,进行环评审批时,他们去厂址周边核查过,但没有具体统计,主要是目测。当时还没有临古公路,也没去大临村查看。
环评报告的审批,就这样“空对空”、“文对文”通过了。至于那100多栋房屋有没有进入审批人员“目测”的视野,恐怕只有当事人的良心知道。
负责环保验收的河源市环保局副局长赖志刚说,该局曾两次派专家组前往实地检查。“我们的验收报告认定需要搬迁是8户,那就是8户。我认为,按照常理推论,超出的住户都是我们验收后新增的,属于工业园管委会、紫金县环保局日常监测范围,但我不能证实这一点。”
就这样,2008年2月,在获得工业园管委会一纸“承诺”保证完成所谓的8户拆迁任务后,河源市环保局同意三威电池通过环保验收并正式投入生产。
张福来说:“招商引资,领导催得紧,我们(市环保局)是吃河源市政府的饭,吃财政的饭,是他们发工资给我,不能说因为这就不批,那你副局长就没得做了,撤掉你了。”
按照法律规定,县环保局负责企业日常巡查监管,一年至少4次例行巡查。
事件发生后,县环保局“坦然”表示:气体、液体、固体排放物,检测都合格。
但对于“人气”一天比一天高的周边居民房屋,县环保局同样“视而不见”,说是“环保验收是上级部门的事情,他们验收通过了,就说明没问题了。”
严查“禁区不禁”
近年来国内血铅事件频发。在此前曝光的浙江德清血铅事件中,浙江环保部门就发现相关企业500米卫生防护距离内尚有80多户居民没有搬迁,最终查出多人血铅超标。
事实上,涉铅企业屡屡出现“禁区不禁”的问题,凸显企业缺乏社会道德、政府监管失职,也暴露出当前我国环评机制存在漏洞。
具体说来,一是责任不清,环评专家、企业、审批验收、日常监管,环环互相推诿;二是环评工作不公开、不透明,使得广大群众因情况不明、标准不清而屡屡“被隐形”,从而“被污染”。
以河源血铅事件为例,河源市环保部门虽然发布了环保审批情况公示,但相关内容却仅仅表述为“将对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做好搬迁安置工作”。
这个公示在2006年8月发布,但直到2011年事件爆发,当地绝大多数村民仍对500米防护距离标准不清楚、不掌握。当地群众表示,如果对这一情况在过去的5年中能够知晓,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紫金血铅事件发生后,广东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铅蓄电池企业污染专项整治,广东省环保厅在全省对铅蓄电池企业开展地毯式排查,共清理出铅蓄电池企业160多家,对这些企业,凡卫生防护距离不足300米的,一律停产整治。同时,要求严格铅蓄电池生产项目的环保准入,并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