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铅悲剧警示:冶炼企业铅污染不容忽视
2011年05月17日 9:23 778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铅锌资讯
从全国来看,血铅超标事件2010年有9起,2009年有6起。这些事件的元凶,有的是铅酸电池企业,有的是有色金属冶炼和废金属回收企业。
近年来我国铅冶炼产能不断扩大
有的冶炼企业环保管理跟不上,有的生产技术落后
2010年,湖南嘉禾、桂阳的血铅超标事件,肇事者是当地从事废铅回收和冶炼的3家企业;云南鹤庆的血铅超标事件,是当地的土法炼金污染所致。
2009年,陕西凤翔的血铅超标事件,主要污染源是当地大型涉铅企业东岭冶炼公司。湖南益阳、邵阳、武冈的血铅超标事件,都与当地冶炼企业直接相关。河南济源的血铅超标,责任者是全国最大的铅冶炼企业豫光金铅。
环保部重金属污染防治办公室副主任张嘉陵说,在工业生产中,除了铅蓄电池生产容易造成铅污染之外,重有色金属矿(含伴生矿)的采选、重有色金属冶炼(铅锌冶炼、铜冶炼)、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硫铁矿制硫酸、铅氧化法生产氧化铅、铅铬黄),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都可能造成铅污染。
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定蕃介绍,铅污染主要发生在铅锌矿区、铅锌冶炼企业的周边。我国铅锌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以云南、四川、广东、广西、湖南、甘肃、内蒙古、青海8省区最为丰富。
铅和其他有色金属的冶炼,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我国的铅产量已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消费量也居世界第一。这几年,我国铅冶炼产能一直在不断扩大,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地方政府以此拉动GDP的愿望也在不断增长。这样,符合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企业都在扩大产能。
4月下旬发布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指出,铅锌冶炼国有大企业在20世纪相继进行了一些技术改造,但总体来讲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环保方面。虽然生产工艺类似,但与国外先进企业在二氧化硫回收、设备的密封除尘、自动化作业等方面差距过大。至于我国还有数百小企业或家庭作坊式企业,几乎是采用原始的生产技术。
记者了解到,一些铅冶炼企业虽然引进了先进技术,但没有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环境管理经验。陕西凤翔血铅超标事件发生后,环保部门调查后认为,凤翔县长青工业园引进的铅冶炼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仍然造成严重后果,其主要原因是环境管理未能同步。国外涉铅企业对污染源控制以及对厂区周围水、气中铅的监测有严格要求,但国内企业往往只重视生产,忽视对周围环境和群众的保护。
当前已有一些成熟的污染治理技术
关键要看企业主有没有决心、肯不肯花钱去治
国家高度重视铅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支持铅锌冶炼企业围绕节能降耗、污染治理,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冶炼工艺和低浓度二氧化硫制酸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严格控制新建铅锌冶炼企业和现有铅锌企业冶炼能力的扩大 ,加快淘汰落后的铅锌冶炼工艺和设备。
专家介绍,目前我国的铅冶炼主要存在三种生产工艺。一是富氧熔池熔炼,二是烧结——鼓风炉炼铅工艺,三是烧结锅——鼓风炉炼铅工艺。
第三种工艺相比前两种是落后的,目前采用这种落后工艺的小厂不下600家,这类小厂多隐蔽在经济欠发达、人烟稀少的山区,确切数据难以统计。而且还有一些采用这种落后工艺的小厂在建设中。
据粗略估计,单是投入运行的小冶炼厂,每年总共可生产约100万吨铅。从全国铅产量来看,2010年是419万多吨,2009年是371万吨。也就是说小冶炼厂的年铅产量占到总产量的1/3左右。
环保部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近10年来,随着乡镇个体企业的发展,土法冶炼点多面广,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原生铅冶炼的污染是我国铅污染的重点,落后的铅冶炼工艺产生大量铅尘,铅冶炼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冶炼厂周边环境中铅含量严重超标,大型冶炼厂的铅污染范围达几十公里。
“从预防污染的角度讲,冶炼企业采用清洁生产的工艺是减少废水、废气、废渣排放的关键。但要让全国所有的中小企业都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是不现实的。”邱定蕃说,“新建一批,改造一批,关停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应当也必然成为我国今后防治包括铅污染在内的重金属污染的大趋势。”
另外一方面,还要加强末端治理。冶金工业排放的污染物的治理技术大部分都可通用,按行业特点也有各自的独特技术,关键是处理成本。换句话说,是企业主有没有决心、肯不肯花钱去治。
据介绍,通常在炼铅工艺中,治污工程投资占工厂总投资的比例较大,投产后治污工程的设备维护和运行费用也相当高,这就使治理污染的企业同那些不治理污染的企业相比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事实上,现在国内中型以上企业基本都有环保设备,但这些设施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这就是因为末端治理技术都有一定操作成本,企业不一定愿意主动去治。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