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长的“交易所”们

2011年05月17日 9:1 1100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规范之路:管好一个市场不容易
“交易所之热”应当如何化解,一直萦绕在市场各界人士的心头。
“管好一个市场不容易,但管死一个市场很容易。”胡俞越说,对于整改要求的细节,各交易市场都有不同的理解。由于现有市场品种千差万别,以一条标准予以限制,难保不出现管得太死太紧的状况,可能会严重阻碍现有优良市场的正常运行。因此,“一刀切”式的整改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何长效管理好此类市场令其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为市场经济服务,并为其寻求一条提升自身与规模化发展的道路,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掉一批”是不是适用当前的环境,很多学者觉得这样并不现实。“第一点应该承认,这个市场是衍生品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可以考虑承认它的地位。第二是考虑怎么监管。一味的封杀不是办法。社会上对这类市场很大需求,刚刚关完这个,可能另一个又来了。” 我国最早研究期货的专家之一,上海财经大学朱国华教授认为,“改革就是制度的创新,我们搞了市场经济,就是要创造一个好的市场和法律环境,能让市场各个部分发挥更好职能。”
朱国华提出两个办法:一是从长远角度来说,仿效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采取的综合监管方式,将期货和商品电子交易、中远期交易等各类形式都结合起来监管,最好有一个统一的机构;二是可以在近期设立一个专门的监管局,专门负责监管此类市场。
胡俞越则提出“三率一统”的短期“治疗方案”。“三率”一是保证金率,二是持仓率,三是交割率。保证金率要20%以上。持仓率,就是要求有一定数量的现货商。交割率,就是要有一定比例的交割。“一统”就是统一结算。“最大的风险就有可能出现在结算环节,地方政府可以建很多交易所,但是结算必须由政府出面,组建一个统一结算平台。”
业内人士指出,系统地规范各地所谓“交易所”刻不容缓。首先,尽快制定出台规范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管理办法。应尽快制定出台《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管理办法》,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发布;着手起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管理条例》,待时机成熟,以国务院行政法规形式颁布。其次,明确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监管机构,加强政府对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监管,解决“没人管”的问题。提高市场的准入门槛,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管理,建议采用较为严格的核准制。第三,规范市场交易制度与规则。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交易制度和规则应相应统一规范,在市场组织形式、股东构成、资本金、商品类别和品种、交易形式、交易规则、风险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应纳入《管理办法》和市场准入的范畴。
更有有识之士指出,全球网络化电子交易市场大联网、大融合是趋势所在。各大交易所的融合已是屡见不鲜。中国是否需要那么多尚处监管之外的交易所,从这个角度也很值得反思。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尝试对同类商品的电子交易市场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实践联网交易大平台的思路。
从另一个角度看,很多地方商品交易所也正在探索自身的发展路径。朝现货角度发展,也成为很多“交易所”的共识。例如上海的几家钢铁大宗交易电子盘,其身上的投机性质已经日益淡薄,取而代之的是和物流、配送、仓储的结合。
“我们跟期货市场的区别会越来越大,”上海三大钢材电子市场之一的“钢之源”总裁刘胜喜说,淘宝网、京东商城是一个生活资料的网上市场,而现在自己做的是生产资料的网上市场,如今的经营模式主要是服务各类贸易商,帮助他们进行现货的配送,“未来我们可以做到每天都能交货。你可以挑规格、挑品牌、挑地方。”刘胜喜说,这个行业未来必将出现类似淘宝网这样的市场,“跟期货可以说是像孪生兄弟,早年长得很相似,长大后则会走上自己的道路。”
可以说,一部分“交易所”已经在尝试走上一条“去期货化”的道路。
那么剩下的林林总总的“交易所”,以及正在兴建的“交易所”,他们的命运,我们还需拭目以待。

[1] [2] [3] [4]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