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长的“交易所”们
2011年05月17日 9:1 11011次浏览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分类: 铅锌资讯
乱象之根:有些交易所本身就有坐庄嫌疑
“如今的乱象,对比上世纪90年代的期货交易所泛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句话,是一名电子交易市场的负责人对记者说的,曾是老期货的他每念及此,总是摇头称:“乱,实在是太乱了。”
说起这个市场出现的种种事故,可谓是层出不穷,每次都会引发市场各界的反思。
2008年,华夏商品现货交易所创始人郭远锋卷款亿元潜逃国外,众多投资者损失严重;2009年,中国石油和化工交易网通过虚拟交易主体,操纵市场,欺诈客户交易保证金,被迫停业整顿;同在2009年,沂蒙山花生电子交易市场突然发出通告停止交易并对所有合约执行集中代为转让,令许多交易商蒙受损失;另外还有嘉兴茧丝绸交易市场“变相期货交易事件”,不一而足。
农产品比工业品更容易出风险,小宗产品比大宗产品更容易出风险——这是业内人士对当前商品电子市场的表象归纳。一般来说,某些土特产农产品的炒作,往往是吸引大量的自然人参与,通过高杠杆的炒作来提升人气,而风险事故也往往蕴含其中。
“有些交易所本身就有坐庄的嫌疑,”一名知情人士给记者讲述了某北方“大宗商品交易所”的故事,这家交易所的品种都是些小宗农产品,它们将二级代理商找来开会,声称“这波行情,我们一起把它做上去,你们现在就可以向客户散信息。”随后价格果然上扬,坐庄者得到了很大利润,许多投资者此时闻风而来,而他们就在上涨中出货。
如今,大量自然人违法参与炒作的电子交易市场依然比比皆是。一些电子交易市场大力发展二级代理,而二级代理又用种种方法吸引自然人进行炒作。由于农产品市场中企业客户较少,因此这类现象更为严重。
专家分析,当前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乱象归根结底,有如下的风险根源:一是盲目复制和攀比发展。由于利益驱动,此类市场大有星火燎原之势。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发展本地交易市场,而忽视了市场建设本身的规律性和政府监管责任。二是违规炒作和过度投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以中远期交易为主,一些市场组织者往往不能严格管理,片面追求交易量,扩大市场规模,出现了违规炒作、价格偏离、逼仓等风险事件,给市场和合规交易者带来了严重损失。三是交易资金风险。客户资金的三方监管制度并不严格规范,极易出现被市场主办方侵占、挪用,甚至卷款潜逃的风险。四是交易制度不规范的风险,市场主办者利用制度漏洞和监管漏洞,设立虚拟账户与客户对赌交易,引发交易纠纷和法律诉讼事件。五是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的风险,极易出现“内部人”控制。
“如果监管层不警惕这种现象,难免还会像当初期货市场,出一堆事故,走回头路。”华泰长城期货刘奥南说。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