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LME评论:期铜大幅收跌,受需求忧虑拖累
2011年05月05日 8:59 74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LME
据道琼斯伦敦5月4日消息,LME期铜周三录得自3月初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因受需求忧虑和疲弱的美国经济数据等拖累,预计未来数日市场仍将维持区间交投状态,如果跌落每吨9,000美元的重要心理关口,后市或出现更深幅度的下跌。
美国公布的ISM非制造业指数弱于市场预期且美国就业数据亦令人失望,这令本已承压的基本金属再填压力,因投资者忧虑美国铜需求前景。
有交易商称,投资者继续消化中国将有更多收紧政策举措及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的预期,打压期铜市场人气。
最新季度调查显示,中国通胀压力居高不下的情形可能一直延续到明年年中,而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速虽料适度放缓,但仍会保持9%以上的较高水平,将为对抗通胀和宏观调控提供政策空间。
道明银行金融集团商品策略部主管Bart Melek称,"市场持续担心中国收紧政策可能做过了头,或至少,即使经济放缓,中国仍收紧政策。"投资者通常自美国宏观经济数据中寻找金属需求前景的线索,因基本金属被广泛用于工业领域。
有分析师称,期铜下滑至自3月中旬以来的最低点,因投资者担心中国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且美国经济增速放缓、高企的能源成本或将抑制经济成长和金属需求前景。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周三公布,4月非制造业指数为52.8,为2010年8月来最低,低于之前市场分析师预估的57.0;而民间就业服务机构ADP Employer Services发布的报告则显示,4月ADP民间就业人数增加17.9万人,低于分析师预期的增加20万人。
期铜盘中触及每吨9,080美元,为自3月15日以来的最点,随后收复跌幅。
伦敦时间5月4日16:00(北京时间5月5日00:00),三个月期铜收跌2.4%,报每吨9,124美元,录得3月9月来最大单日跌幅,周二该合约收报每吨9,350美元。
分析师称,尽管铜价下滑或引发来自中国消费商的实货买盘,但如果跌落每吨9,000美元,则意味着铜价后市或继续下探。
渣打银行的分析师Dan Smith称,“未来数日的走势较为关键,每吨9,000美元是铜价的重要心理关口,估计期铜价格料维持在每吨9,000-10,000美元区间,若跌破该区间,市场或指向每吨8,000美元。”
期镍大幅下滑逾5%,分析师称,镍价下滑反应了其自身相对疲弱的基本面。
Natixis的总裁Nic Brown称,“紧缩货币政策将开始影响制造业产出,这是无法避免的。”
“而高企的能源成本已经影响金属需求前景,其作用类似于对工业和家庭加征一种税。”
周三原油期货下滑,但油价仍接近两年半高位。
Nic Brown称,"我们认为铜价下滑至每吨8,000美元附近才是合理的。"“铜市供应依然紧俏。发展中经济体仍在扩张,我们认为期铜涨势并没有完全结束,但非常明显的是目前铜价走势较为艰难。”
支撑期铜上涨的一个最重要原因犹在,即铜供应依然是问题。
Xstrata公司称第一季度铜产量下滑6%,因旗下智利Collahuasi矿遭遇不利天气且旗下阿根廷Alumbrera矿的矿石品位下滑。
智利矿产商Antofagasta称,第一季度铜产量低于计划目标,并大幅削减其旗舰矿LosPelambres的产量目标。
欧洲最大的铜产商Aurubis公司的一名高级经理Peter Willbrandt称,预计今年的整体铜需求保持强劲,铜价将再次升向每吨10,000美元。
但一位LME交易商称,“这或许为铜价提供支撑,但也要看到即便产量下滑且需求回升,但LME铜库存仍在增加。”
周三LME铜库存增加125吨,至463,925吨,触及11月高位,维持第二季度以来的升势,而通常每年第二季度为季节性需求高峰期。
ANZ在一份报告中称,“美国汽车销售数据为铝价提供一些额外支撑。”
三个月期铝收报每吨2,750美元,周二收报2,797美元。
三个月期锡收盘时没有交易达成,最后买价报每吨30,950美元,周二收 报32,300美元。
三个月期锌收报每吨2,190美元,周二收报2,245美元。
三个月期铅收报每吨2,455美元,周二收报2,509美元。
三个月期镍收报每吨25,825美元,周二收报27,325美元。
责任编辑:Rober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