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体制”帮扶 危机矿山向下求存
2011年04月02日 9:49 8713次浏览 来源: 经济观察报 分类: 铅锌资讯
已经一个多小时了,郴州南岭山脉间的盘山公路依旧看不到尽头。在山间盘旋的这辆小巴士里,几乎所有人都牢牢抓着一切可以凭借的东西固定着自己的身体以对抗颠簸,以沉默来节省体力是人们下意识的选择。
惟有75岁的黄懋鸿还在大声地说话:“这么好的成矿条件,只把目光集中在铅锌矿上有点太浪费了。”他双手展开一长卷地图,在颠簸的车中稳坐着。
这是一幅南岭山脉的高比例地质地图。山脉从广西出发,途经湖南、广东、江西,最后淹入闽南群山中。在过去50多年里,黄懋鸿几乎将这条山脉走了个遍。
“这是我们国家极其重要的一条成矿带。”黄懋鸿说。当年他曾参与的那场地质大调查在南岭山脉收获颇丰,各类有色金属、稀土、贱金属矿、煤炭均藏在这条山脉当中。大批的矿山企业也在大山深处扎下根。
数年前,这些经历了半个世纪开采的矿山陆续进入资源枯竭期,几十年前勘探出来的那些矿藏已经所剩无几。随之而至的是工厂濒临绝境、矿工生存堪忧以及矿山城市退化的难题。
面对危机,由国土资源部组织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也随之展开。已经退休的黄懋鸿被项目组聘任为监审专家,其职责是协助这些老年矿山找到新的矿脉,延续生命。
濒临绝境的矿山
在近两个小时后,车至黄沙坪。这是距离郴州桂阳县城7.5公里的一座小镇。小镇沿1806省道徐徐展开,由东北至西南,地势渐高,直到被两座小山包挡住了去路。
“宝岭、观音莲,这就是这两座山的名字,山底下都是矿。”站在半山腰的选矿厂,黄沙坪矿业分公司地质部副主任汪林峰向记者介绍。远远望去,三条矿道口在山林之间若隐若现,由这几个矿道口源源不断地往外输送的矿石,是黄沙坪镇里的1万多名居民的主要生活依靠。
“这个小镇就是靠着矿山成长起来的,在计划经济时代,一度独立于地方行政系统,像个小王国。”黄沙坪矿业分公司副总经理顾春宏称。小镇上的居民基本上都是矿工家属,可以说没有两座小山包里的铅锌矿,就没有黄沙坪镇。
不过,在经历了近50年的开采之后,矿山曾一度濒临危机。2005年初,一项资源潜力调查显示,黄沙坪矿山的矿石储备仅供开采4.89年。
“以往遇到这样的局面,就两条路,搬迁或者转型,但成功的都不多。”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的徐静说。
对于一座运转了近半个世纪的矿山小镇来说,转型决非易事。
与黄沙坪同在郴州桂阳县的宝山矿在2007年前后所经历的,便是矿山转型中最难熬的一段时期,几乎摆在每一家每一户中的那口大水缸,便是当时艰难历程的最好物证。
“我们每天只能得到两个小时的供水供电。”宝山矿所在的桂阳县城关镇,一个矿工家庭的女主人这样向记者介绍几年前他们生活的窘迫。这些矿工服务了40多年的宝山矿在2007年时宣告破产,而破产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企业穷到连水电费都无法支付。经协调,自来水公司答应每天为该镇供水两小时,以满足居民最基本生活。居住在这个矿山镇上的1.2万居民,只好家家户户备好一个大水缸,利用每天仅有的两小时尽可能多地蓄水。
“那时我们员工的工资每年只有7000块钱,等于低保。”宝山矿的副总经理廖廷德回忆说。即便这么低的工资,企业也无力承担。经常已近年关,矿山员工却连去年6月份的工资都没拿到。
这样的矿山,在世纪之交的那几年几乎遍布全国。国土资源部2003年至2004年间对全国1010座大中型矿山的调查显示,不同程度面临着资源枯竭危机的矿山占到了62.75%左右,其中面临严重危机的矿山有393座,占到了1/3。“严重危机,意味着这座矿山的开采寿命已经不到五年。”国土资源部危机矿山项目总工程师叶天竺说。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建国初期集中建设的一批大型矿山项目都陆续进入资源枯竭期,国土资源部给他们统一取了一个名字:“危机矿山”。
“我们项目组去河南王庄考察的时候,当地的煤矿已经将原有资源开采殆尽,当时的矿长只好带着矿工到别的矿山上去打工。”叶天竺介绍说。在东北,陷入绝境的矿山处境比郴州这几个矿要糟糕得多。2002年,辽宁葫芦岛的杨家杖子钼矿关闭之时,曾引发2万多名矿工聚众示威的群体性事件。
“让矿山自己承担衰弱的命运太不公平,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规律的问题,”黄懋鸿说,“计划经济时代,这些老矿山为国家建设做了大量贡献,那时,矿工们可没去要求什么回报。”
资料显示,从1967年至2010年,黄沙坪矿共获得68.1亿元的营业收入,利润11.65亿元,单上缴国家的红利及税收,便高达11.49亿元,与企业利润相当。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