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胜阻: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力

2011年03月04日 10:27 336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行业热点-2011年全国两会

  记者: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主要面临哪些发展问题?
  辜胜阻: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被业界称为“下一个4万亿”,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十二五”规划“宠儿”。在政策效应的刺激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总的来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要呈现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成为民间投资和资本市场的投资热点。有报道称,“新36条”公布后,浙商资本投资促进会等将组织1000亿元浙江民间资本投向低碳新兴产业。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9年,本土VC/PE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投资案例达185个,金额9.63亿美元,分别占总体比重的60.3%和51.3%。2010年上半年新增202起投资案例,新增资金达14.65亿美元。二是高新区成为产业培育的摇篮。高新区得天独厚的制度优势、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使其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一批成长性较好的新兴产业正在高新区内迅速崛起,甚至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有力的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以中关村科技园为例,目前,中关村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和经济规模最大的高技术产业基地,年产值超过万亿元,创制了20项重要国际标准,150多项国家标准,60%以上的技术成果输出到北京以外地区。三是新兴产业企业创业活跃。据统计,截至2010年6月,全国新登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内资企业5045户,注册资本146.8亿元,以技术出资设立公司或者增资8013户,技术出资额469.6亿元。四是企业技术创新成为产业扶持重点。国家和地方在制定新兴产业政策时都始终把提升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产业扶持的重中之重。
  由于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以及部分地区政策的短视行为,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开始出现部分行业重复建设、规划过剩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各地区同质化竞争带来的重复建设和产品技术层次的低水平建设。以节能产业为例,据有关资料称,全国3000多家从事半导体照明相关业务的企业中,70%-80%都仅从事下游应用的开发。另有资料称,在化学制药、中药、平板显示、光伏、风电等产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低附加值产品产能过剩、市场同质化、无序竞争等现象。此外,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相对较低,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法律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企业存在较大的“搭便车”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创新的动力。

  记者: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是形成更有效的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和体制机制。当前,我们应当如何发展战略性新兴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辜胜阻: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着重处理好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三个方面的关系。第一,要在重视科技创新的同时积极推进金融改革,构建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两轮驱动的发展模式。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再创新活动,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创新,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要构建完整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业创新投融资链,培育壮大天使投资人群体,拓宽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不断完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市场,建立健全债券市场体系,通过金融创新来构建风险分担机制和区别于传统产业的特别融资机制,实现新兴产业与金融资本之间的良性互动。第二,要兼顾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力量,建立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共同作用的动力机制。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利用市场的价值、供求和竞争规律,用利益诱导、市场约束和资源约束的“倒逼”机制引导科技创新活动。例如,碳交易就是运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方式。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规划、财税、金融政策扶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利用政府有形之手破解市场无形之手的失灵问题。例如,要通过价格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确保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企业获得合理利润,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第三,要充分发挥新兴产业发展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形成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传统产业并不等于落后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也并不意味着对传统产业的简单替代。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离不开传统产业,往往需要以其作为发展基础。因此,要积极通过促进新兴技术的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实现新技术的应用扩散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

  辜胜阻:男,湖北省武汉市人,1956年出生,经济学博士,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留学回国人员。现任全国人大常委、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院长,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学部学部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及博士生导师。

[1] [2]

责任编辑:木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