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将就原材料出口发布对中国不利报告
2011年02月21日 9:36 491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铅锌资讯
华尔街日报消息:据知情的贸易外交官和律师说,周五,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将发布一份初步报告,判定中国没有对九种原材料实施出口限制的合法权利。
中国对锌和焦炭等许多对钢铁生产至关重要的工业原料出口实行配额和许可证管理等措施,这一直是造成中国与其贸易伙伴酝酿已久的贸易紧张关系的关键刺激因素。
瑞士圣加伦大学(University of St. Gallen)贸易经济学教授埃弗奈特(Simon Evenett)说,原材料出口案是对中国贸易政策的重拳出击;它意味着,你不能将保护主义用作针对自然资源的政策工具。
原材料出口案源于2009年墨西哥、美国和欧盟提出的申诉。此案未涉及中国对17种稀土元素的出口限制,这具有政治敏感性。部分稀土元素对智能手机和其他高科技应用十分重要。贸易分析师说,但胜诉可能会为美国向世贸组织提起针对稀土政策的申诉铺平道路。
这是因为,原材料出口案的核心是,世贸组织是否会允许出口限制被用于环境保护,中国就利用了这一点来为其出口限制辩护,包括稀土矿石的出口。
周五,世贸组织将把一份临时报告送交该案相关各方。该报告暂时不会被公开。但在世贸组织负责该案的贸易外交官和律师说,世贸组织法官已经判定中国明显缺乏对出口限制的法律依据。
最终报告将会在4月公开发布。到时中国可以上诉。若中国败诉,它将不得不取消出口控制或面临报复性制裁。
在全球贸易中,中国的资源管理政策是主要的争论点。中国是世界许多原材料的生产大国,其中包括镉、金、铟,铁矿、石灰、铅,锰、汞、钼、磷、盐、锡、钨、钒和锌。中国也对许多原材料的出口采取了限制措施,通常是为了为国内吸引更多制造业务。例如,据MetalPrices.com统计,锌在上海有色网被登记为库存的量从两年前的不到8万公吨涨到了32万多公吨,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持有锌的量有多大。
尽管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锌生产国,但几乎不出口锌。结果就是造成价格上涨,某些情况下会造成国外供应枯竭。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汉密尔顿(Daniel Hamilton)说,中国现在已经成了大买家,正在改变这个行业的价格模式。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取消了大部分的出口限制,主要是配额、关税和许可证制度。但在2008年后,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和大宗商品供应紧张,中国又恢复了其中一些出口限制措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说,中国政府以对环境和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为由替自己辩护。
世贸组织的规定允许以保护环境为由限制出口,只要此类措施和国内限制生产或消费的措施同时生效即可。中国官员推行更加严格的稀土资源管控措施的原因之一就是采矿污染。
此次原材料出口案中,美国和其它国家声称出口配额和其它限制措施属保护主义行为,此举非法地让价格维持在高位运行,是对其它国家的歧视。
原材料采购商也很苦恼。在联合信贷银行(UniCredit Bank)驻慕尼黑的分析师奥布斯特(Christian Obst)看来,由于中国采取的限制措施,这些采购商无法控制75%的进口成本。奥布斯特的研究对象包括钢铁厂商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 AG)。在他看来,中国的主要目标是保证自给自足。
世贸组织代表证实,临时报告正在发出,但拒绝评论其内容。中国商务部没有答复书面提问。布鲁塞尔的中国官员没有回复寻求置评的电话。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和欧盟都拒绝发表评论。
在汉密尔顿看来,如果中国输了,那么中国一定会遵守有关规定,因为中国不想被人看作无赖。
周三,中国表示将保留出口配额,但会和贸易伙伴更多地合作。中国国务院表示五年内中国的稀土产业将进行整合精简。据新华社报道,中国总理温家宝说,(必须)坚持控制总量和优化存量,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形成)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格局。
没有几位分析师认为有迹象表明中国打算削减国内稀土矿的产量,但中国已经暗示将储备稀土资源。此外,分析师指出,中国政府已经提醒业界,对于国内任何地方的任何业务单位而言,其矿产供应都必须是充足的。
直到2010年稀土成为全球的热门话题之前,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一直表示实施出口配额是为了保障价格。温家宝总理去年10月曾说,在中国管理最混乱的时候,一些国家廉价购买了中国很多稀土,现在还有不少储备。
但就目前而言,出口限制似乎还未取消。2011年上半年,中国只向32家公司颁发了稀土出口的许可,而2006年这一数字是47家。2011年上半年的出口配额减至14,508公吨,与2010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5%。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