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镍都”金昌成功转型

2011年01月14日 14:47 1208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镍资讯

  今年,“中国镍都”金昌将迎来30岁生日。
  30年前,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的金昌缘矿设企,因企建市。30年来,特别是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金昌步入发展快车道,全市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3.7%,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500美元,一座现代化城市在戈壁滩上拔地而起。
  在我国,资源型城市往往环境污染重,又受制于资源有限,难以走出“矿竭城废”的困境。
  2007年,金昌市被列为甘肃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之一。发展循环经济,让金昌市站在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起点。


  摘掉“黑帽子”
  时至今日,80岁的王清秀老人仍对几年前的大气污染心有余悸:“走路都呛人,早晨根本不敢出门锻炼身体。”那几年,口罩是王清秀每天出门的必备品。市民们发现,新买的自行车不出几天,就会因空气腐蚀而锈迹斑斑。
  与金昌市民的记忆相吻合,2003年至2004年,全国113个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金昌市被列为十大重污染城市之一。
  来自金昌市环保局的数据显示,金昌市的环境容量只允许排放5.5万吨二氧化硫,而2005年,金昌市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12.26万吨。
  此时的金昌,与全国绝大数矿产城市类似,处于工业化初期,发展过度依赖资源,产业单一,产业链短,缺乏接续产业,而且环保欠账多,“顾得了嘴顾不了鼻子”。
  环境之痛,痛醒了年轻的金昌。
  单纯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工业发展模式的金昌市,何去何从?
  怎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治理达到好的效果?这是摆在金昌面前的考题。
  金昌市环保局局长石春山坦言,彼时刚刚履新的他,肩挑摘掉“黑帽子”的重任,“压力很大”。
  金昌的执政团队必须寻求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必须在破解矛盾中谋求长远发展,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哪怕是暂时牺牲一点GDP的增速,必须推动经济社会走上又好又快的发展路子。”金昌市委书记郑玉生说。
  一场环保风暴在金昌由是刮起。2007年,金昌市永昌发电公司3座冷却塔在仅运行了40年后轰然爆破,5台高能耗、高污染的老机组彻底拆除,被媒体称为“陇原第一爆”;全市所有造纸厂全部关闭,年削减化学需氧量5056吨;关闭了所有水泥立窑生产线……同时,不少前来投资的高污染项目被婉言谢绝,一批新的招商引资项目因环评不过关被断然否决。
  壮士断腕之时,正是践行科学发展之机。2007年,金昌市一举摘掉“黑帽子”,为科学发展腾挪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