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LME评论:基金属收高2%,2010年攀升31%
2011年01月04日 9:9 85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LME
据伦敦12月31日消息,LME期铜周五收高2%,以连创一系列纪录高位结束2010年的交易,受助于中国需求仍然强劲以及新推出的上市交易基金(ETF)投资的前景。
分析师预计明年铜价将延续2010年下半年近乎不间断的涨势,因矿石品位下降、新矿缺乏和主要进口国中国经济成长。
期铜价格在过去三个交易日连创纪录高位,未受中国政府升息决定,以及LME库存录得自2月以来最大增幅的影响。
相反交易商关注现货铜较指标三个月期铜的大幅溢价,这是供给紧张的信号,同时他们也押注一系列新推出的上市交易基金为之前回避期货的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期货的工具。
三个月期铜周五收报每吨9,660美元,较2009年12月31日收盘价7,375美元上涨31%,周五稍早期铜曾一度触及9,687美元的记录高位,为连续第三日创下新高。
分析师称,多数金融市场的买盘枯竭,很多交易商已经离场休假。
分析师称,中国经济强劲增长,铜库存持续下滑,新矿投产量低迷和现有矿场的供应中段等因素推动今年铜价走高。
国际铜研究组织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0年前8个月内,全球铜市供应短缺363,000吨,而2009年同期则为供应短缺47,000吨。
金属咨询机构GFMS称,“估计市场供应紧俏局面将推动铜价数次触及纪录高位,并于2013年在每吨11,000美元上方触及顶部。”
周五LME市场因新年假期在场内交易结束后提前休市,市场将在1月4日恢复正常交易。
2010年基本金属涨跌不一,期锡涨幅最大,年度涨幅为59%,而期锌则下滑5%。
分析师表示,2011年期铜料继续上涨,因矿石品位下滑,新矿投产量稀少且中国经济持续成长。
高盛在一份报告中称,估计2011年年底,铜价料触及每吨11,000美元,包括黄金、农作物和原油在内的各类大宗商品市场在2010年的表现要好于债市,汇市和股市。
多数分析师预计商品的全面涨势料将持续,部分认为基本金属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商品之一。
Armstrong Investment Managers的基金经理Patrick Armstrong称,估计铜价2011年将上涨25%。
“市场的逆价差状态和现货市场供应紧俏将令铜价获得支撑,这是我们做多时所希望看到的。”
"我认为期铜将从现货溢价和实货市场供给紧张中获益,从这个角度来看,期铜几近完美。"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称,估计2011年铜市料供应短缺500,000吨,总供应量料约为2,000万吨。该行认为市场已消化了供给紧张的状况。
COMEX期铜2010年上涨33%,周五COMEX3月期铜上涨1.9%至每磅4.4470美元。
分析师称,美元大幅下滑推动COMEX期铜周五走高,且今日成交量约为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管理总量为5.75亿美元的基金Harmonic Capital Partners的基金经理PatrikSafvenblad称,估计基本金属表现将好于农产品。
虽然在2010年上半年期铜走势并不明显,但其在今年下半年大幅攀升约55%。
现有铜矿的供应中断亦将为铜价提供支撑。全球第三大铜矿-智利Collahuasi铜矿目前仍在寻找替代性港口来发运铜产品,之前一场意外事故导致该公司旗下Patache港被迫关闭。
当地官员称,估计该港口或将关闭一个月之久。
尽管期铜涨势强劲,但期锡在LME所有基本金属中最为抢眼,其价格暴涨近60%,主要出口国印度尼西亚供给收紧料会将其价格推至新的纪录高位。
11月9日,期锡触及纪录高位27,500美元,因受强劲的基本面支撑,此外亚洲需求增加和持续的供给瓶颈问题亦为市场提供助力。
受长时间的恶劣天气影响,全球最大的锡出口国印尼的锡产量下滑。
期镍今年大幅上涨35%,因市场预计不锈钢需求将回升,尽管镍库存仍相对充裕。
今年2月LME镍库存触及纪录高位166,476钝,但自那之后已经下滑约20%。
三个月期锌周五小幅上涨,收报每吨2,440美元,今年跌幅为5%。
三个月期铝盘中升向两年高位2,500美元,最终收报每吨2,467美元,今年收高11%。
三个月期铅收报每吨2,560美元,今年上涨5%。
责任编辑:Rober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