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进口创纪录“两头在外”尴尬亟待缓解
2010年12月30日 10:54 5599次浏览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分类: 稀土 作者: 曹晟源
2010年,光伏市场的火爆给相关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近日,中国海关披露的一份今年截至11月份的多晶硅进口明细,其中11月份6153吨的进口量刷新了纪录。
记者从光伏企业处了解到,随着目前多晶硅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包括光伏企业在内的不少企业都更加关注上游市场,加码多晶硅生产。中国光伏市场原料、市场“两头在外”的格局,可能会从原料市场开始打破。
11月份进口创新高
2010年11月中国进口多晶硅数量为6153吨,前11个月累计进口量41898吨。11月份进口量创历史新纪录,同比增长159.8%,环比增长45%。
这是近日中国海关披露的11月份多晶硅进口的部分数据。
“进口量大幅度的增长,和今年光伏市场的火爆有较大的关系。”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向记者说,“同时这也是一个正常状况。”
“从理论上说,多晶硅进口量的增多,给部分光伏企业带来的是成本上的压力。”国内某知名光伏企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过在他看来,目前就多晶硅的生产技术而言,国内一些企业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是产能和目前的需求量还不成正比。
限制多晶硅发展的原因不少。首先,多晶硅是属于资本、技术、人才密集型的行业,相对其他行业来说,门槛较高。其次,多晶硅企业属于化工行业,工厂的建设、调试、生产、达产等过程周期比较长,有的甚至需2~3年。所以,按照目前国内多晶硅的需求量,短时间内供小于求的情况得不到很好的缓解。
加码多晶硅
加大多晶硅的投资,能否改变“两头在外”的尴尬?“理论上应该可以,最近不少公司都在投资这个行业。不过国内的光伏企业还是非常理性的,毕竟是门槛比较高的行业。”上述光伏企业人士说。
目前,国际上不少公司也在扩展多晶硅生产线,如果国内上马多晶硅,将逐步供需平衡。同时,国内一些小的多晶硅生产厂商依赖目前火爆的需求市场,出售价格相对较高的多晶硅产品。如果供需趋于平衡,这些小厂将很难生存下去。
在江苏中能副总经理吕锦彪看来,国内大型光伏企业从国外进口的多晶硅,因为都是长单,价格相对稳定,甚至低于国内某些小厂。
最近,英国瑞能集团旗下子公司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宣布在四川建设光伏产业基地,计划投资235亿元,5年内新建多晶硅及其配套项目。服装企业波司登也于本月宣布进军太阳能光伏领域,与合作伙伴投资60亿元打造年产6000吨的高纯硅项目。
“以前有多晶硅生产线的,扩大产能是正常现象;之前没有多晶硅生产的,出于垂直一体化的战略,防止价格过高波动,进入多晶硅行业。”李胜茂说,“目前光伏行业两头在外一并解决还不现实。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是一个长期过程,难度也大。随着产能的增加,更有利于组件价格等的下降,从而促使国内大幅度推广光伏产业。”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