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垄断技术 资源难变产品

2010年12月24日 8:50 505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12月24日消息 近年来,出于对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原因,中国加大稀土行业整治力度,限制稀土无序出口,对国际稀土供需生成了重大影响。在本国资源开发上,政府限制外资直接参与稀土资源开发,鼓励外资进入应用和深加工领域,试图以资源换技术,但多年来成效并不明显。业内人士认为,在国际稀土产业分工中,中国当前扮演的仍是稀土资源输出的角色,虽初步掌握了原料定价权,但在稀土产业发展中仍没有话语权。
  据新华网报道,今年以来尽避国外资源吃紧,在中国唯一的以稀土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却至今没有外资项目入驻。多年来,高新区保持着约10家中外合资企业的规模,其中包括法国罗地亚、日本昭和电工等国际稀土巨头。但专家指出,这些合资企业并没有引进多少国外先进的技术。比如法国罗地亚公司在包头的工厂,用的是中国的稀土冶炼分离技术,雇的是中国的技术人员,却迟迟不按协议引进下游产品。
  这些中外合资企业在当地大量买入稀土原料和金属,简单加工后便运到国外进行深加工或囤积。以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生产为例,共有熔炼、制粉、成型、烧结、后加工、表面处理等6道生产工序,日本一些公司在包头的工厂仅加工到第二道就运到日本深加工。
  廉价卖出资源 高价买回产品
  包头市稀土专家组负责人杨万喜对此指出,中国稀土分离冶炼生产出上游产品,不仅污染严重,而且附加值很低,而国外从中国购进稀土原料和金属进行深加工后,再将功能材料的应用产品卖回中国,价格即实现翻倍。
  尤其是近年中国实行出口配额制度后,一些未能从正规渠道获得出口配额的企业,往往通过走私形式出口稀土氧化物。据业内人士透露,纯粹的稀土原料和氧化物出口,都受到出口配额的严格限制,于是不少企业将原料升级如做成磁性材料后再出口,打着“建筑材料”、“添加剂材料”、“合金材料”等旗号出口稀土,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这些升级后的材料并非是终端产品,也并非高科技产品。更令人痛心的是,很多国家将这种稀土材料廉价买走,加工成高端产品或整机后,再以十倍甚至数十倍以上的高价卖回中国。
  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坦言,中国拥有稀土资源而不拥有高科技。业内专家指出,当前,中国虽然拥有多项原创的稀土冶炼提纯技术,但稀土功能材料核心专利基本被国外垄断。由于稀土应用关键技术专利绝大部分被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掌握,中国稀土企业为发展只得高价购买专利权、生产线,产业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