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锑都资源面临枯竭 为转型探寻出路
2010年11月19日 10:49 5795次浏览 来源: 红网 分类: 稀土 作者: 谢伦丁
11月19日消息 全国各地资源枯竭型城市代表齐集湖南冷水江,为城市转型探寻出路。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平认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需要强大的休养生息政策支持。11月6日下午,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在冷水江组织召开首届全国科学发展与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高峰论坛,“冷水江们”的转型探寻出路。
“世界锑都”“江南煤海”湖南冷水江市正面临一场艰难的转型战。在持续开采超过年限110年之后,冷水江占全球60%的锑矿储量,服务年限仅剩4.6年,煤矿仅剩5~10年。“不转型,经济发展将成无源之水。”
不过,冷水江并不孤独,目前全国明确界定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已达44个。
当天下午,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在冷水江组织召开首届全国科学发展与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高峰论坛,试图为“冷水江们”的转型探寻出路。
“转型之路很艰巨,但必须要走”
中国共有118座资源型城市,涉及总人口1.54亿。2008年起,国家分两批共界定了44座资源枯竭城市,并设立针对资源枯竭城市的财力性转移支付,重点用于完善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专项贷款贴息等方面的要求,湖南冷水江、耒阳、资兴被列入第二批名单。
论坛开幕式上,冷水江市委书记刘小龙介绍,地处湖南几何中心的冷水江,一直是中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锑产量占全球60%,境内含煤地层也占全市总面积的50%以上,近年来还在地层中发现了储存量近360余亿立方米的煤层气和石油天然气。
依靠丰富的资源优势,过去6年来,冷水江在全国中部百强县市、湖南经济10强县市中均占有一席之位,不过这并不能掩盖资源日益枯竭带来的危机。
测算显示,按现有年产4万吨锑生产能力计算,冷水江的锑矿服务年限仅剩4.6年,而保有煤储量服务年限也只有5~10年。更严峻的是,长期对矿产过度开采所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娄底市委书记林武曾两次作客红网直播室,均坚决表态,“冷水江转型之路会很艰巨,但必须要走”,“在解决遗留问题,改善人民生活方面,还要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做出榜样”。
转型不是淘汰过去,而要纵深延伸产业
事实上,2004年起,冷水江即开始探索转型之路,实施“洗脑”、改革、转型三大工程。但直到2009年获批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时,转型步伐才真正迈开。
一开始主要是“在关闭非法采矿上动了真格”,全市煤矿由2001年的243家整合到现在的65家,关闭锑品冶炼企业75家,取缔选矿手工小作坊145处,合法锑品冶炼企业由原来的26家减少到9家。
与通常的理解不同,转型并非是要淘汰所有曾经创造大量财富的产业。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平认为,资源枯竭城市要结合本地资源特点,壮大支柱产业规模,纵深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同时积极开拓新的产业领域,才是一条走得通的转型之路。
不过在真正的实践探索中,国家除了出台《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4年来一直没有具体配套的支持鼓励措施,“给予的仅仅是一定数额的中央转移支付经费”。
“转型期要发展产业和治理环境,还要在社会保障和救助等方面为老百姓解决后顾之忧。资金和政策,我们都很缺。”林武说。
李平认为,在税收、土地、资金、产业布局、项目审批等方面,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休养生息”政策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突出问题。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出席论坛,来自中央党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工业与信息化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等20余家中央机关和国家部委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资源枯竭城市代表160余人参加高峰论坛。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