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再挑对华贸易战 新能源成新“战场”

2010年10月20日 8:26 478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10月20日消息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启动对华清洁能源有关政策和措施的301调查。新能源作为后危机时代提振全球经济的战略产业,各国布局刚刚起步,就让世人领略战略产业的“战略竞争”。
  据国际金融报10月20日报道,在贸易战、汇率战之外,中美最近又在新能源上较上了劲。新能源作为后危机时代提振全球经济的战略产业,各国布局刚刚起步,就让世人领略战略产业的“战略竞争”。刨去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全球人都知道美国301调查背后的“阳谋”,如果汇率战是打击经济基础,贸易战堵住经济通道,新能源战就是遏制发展潜力,掐头、拦腰、去尾,一套动作下来,中国龙还能腾飞吗?
  中美贸易摩擦延伸至新能源领域。
  当地时间10月1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启动对华清洁能源有关政策和措施的301调查。
  随后,中国机电协商会副会长姚文萍代表中国新能源行业发表了《中国绿色产业界强烈反对美国301调查》的声明,美国对于中国绿色产业的调查既没有根据也不负责,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业界对此表示强烈反对。


  国内行业受波及
  据悉,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计划在90天时间内完成相关调查,如果相关投诉被证明是有正当理由的,则美国政府有可能寻求与中国进行双边磋商,并可能向WTO提出针对中国的起诉。
  受此影响,10月18日新能源板块受到明显打压。在全部A股成分区间跌幅为0.56%的情况下,新能源板块的跌幅为1.58%。
  “新能源301调查可能会导致国内主要依赖出口的新能源产业受到挫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有关专家不无担忧,“调查将对我国风能、太阳能、高效电池和新能源汽车行业造成较大影响,涉及154家中国新能源企业。”
  据姚文萍昨天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出口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只占全球出口量的4.57%,总额不到5亿美元,其中75%为加工贸易,原材料多晶硅80%从美国进口;而中国加工的所有太阳能组件的原材料多晶硅40%主要从美国进口。
  据记者了解,河北廊坊新奥能源作为国内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的大型企业,该公司有90%的产品都出口到美国市场。同时,占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量50%以上的三家企业无锡尚德、保利新能源、天威英利都是美国上市公司。虽然目前国内新能源发展迅速,但大部分新能源的需求却在美国。


  无理调查终未果
  新能源已经成为各国发展本国经济的新引擎,这一现象在中国和美国之间显得异常明显,中美两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潜力很大,这已经成为此前两国领导人会谈时达成的重要共识,此外,两国在这一领域已经展开了多项合作,美国此举可能伤及两国在这一领域良好的合作势头。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交的申述文件称,中国政府自2007年起对光伏行业实施了多个政策,如对用户侧光伏系统补贴50%及偏远地区补贴70%的“金太阳计划”、财政部的《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山东省能源基金等。
  事实上,早在奥巴马上台之后,美国就促成了《2009年恢复与再投资法》的实施。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还认为,中国政府给电池生产企业提供了很广泛的支持,其中包括津贴、减税、优惠贷款、土地及其他补贴。
  反观美国政府所为,用140亿美元来支持可再生能源项目,45亿美元用于改造智能电网,50亿美元来改善家庭住房的防寒问题,拨付约45亿美元来提高联邦大楼的建筑能效。


  借调查打击竞争力
  中美两国无论是政策上还是财政上,对新能源行业的支持大体上相同。
  “目前,中国新能源企业凭借高性价比的产品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了一席之地,而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相关企业的利益,试图利用现行的一些贸易规则来削弱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道出美国此举的真实意图。
  “此次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接受申请,对中国政府的清洁能源政策开展调查,与其说是美国在国际贸易领域内越来越倾向于贸易保护主义,还不如说是中美两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内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李胜茂指出,两国在这一领域已经展开了多项合作,美国此举可能伤及两国在这一领域良好的合作势头。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美国执意调查中国新能源,真正受损的是美国,会把美国更多的补助暴露在世界各国面前,美国打不赢这场贸易战。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