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废旧物资买卖市场“兴衰史”

2010年09月08日 13:37 564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哈尔滨的“鬼市”大体形成于上世纪30年代初期,位于道外保障街、维新街、保定街一带。起初经营古铁、机械零件、有色金属,后增加估衣、旧物等。参加“鬼市”交易的商贩多是大新街、水晶街、南五道街、南七道街旧物店铺和摊床的业主,还有挑筐收购旧物的商贩。其中仅水晶街头马家大院就有110户古铁商贩,被称之“古铁大院”。1935年后,道外旧物行业形成规模经营:南勋五道街专营旧麻袋,南七道街专营废旧橡胶、轮胎,南勋八道街专营估衣、旧棉花、绳头和麻刀等,太古十道街有古铁坐商50余家,称“古铁一条街”,主营废旧铁器、废旧五金工具、汽车和机械零件、旧水暖器材和有色金属等。旧物行业的发展导致了“鬼市”的兴旺,这里每天凌晨就有商号、店铺、商贩和欲出售自家旧物的居民云集,其中也不乏窃贼于此销脏。由于交易活跃,品种多,价格便宜,吸引了本市一些锡烙铺、麻刀和估衣店老板及近邻、近县的农民前来选购。
  “鬼市”是废旧物资买卖市场,是相伴我们城市而生的。哈尔滨作为现代城市起步于19世纪末,挑筐摆摊收售“破烂”的小商贩比较零散,没有形成规模。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哈尔滨各业的兴起,人口日益增多,废旧物资收购和旧物交易业兴盛起来。到伪满1936年,全市废旧物资回收行业有挑筐商贩1500人,摊床商贩119人,商号724户,形成了铁器、古旧物、旧家具、旧棉、废橡胶、旧瓶子、废纸、破布、汽车零件、旧麻袋、麻绳等旧物行业。1941年,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伪满政府为日本侵略军筹集军备物资,加紧对旧金属的管制,强行开展“钢铁献纳”运动(无赏或低价收购),对废金属强令征收,严禁私人经营。同年又抓劳工,有时以抓“浮浪者”为名,到“鬼市”抓人,旧物商贩弃业者甚多,旧物业日趋萧条。到1945年,哈尔滨光复前,挑筐摆摊商贩多数停业。哈尔滨解放后,市内日侨、日俘被遣返回国,大量军用物资和民用物资涌入市场,如军毯、军服、军鞋、军帽及生活用品。还有机械、汽车零部件大量涌入市面,甚至枪炮子弹铜壳也在市场销售,萧条数年的“鬼市”又骤然兴旺起来,一些旧物商贩又重操旧业。此时,市场收摊时间也相对延长,有时到早晨或中午。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成立后,为加强旧物市场的管理,指定北十二道街、长春街、钱塘街为旧物市场,其时经营旧物的坐商、摊床达1000余户,这一带遂成为旧物交易中心。
  1952年,哈尔滨合作总联社第二批发站设废品收购组,组织指导各区消费合作社、供销社收购废杂铜。到1954年,除收购废杂铜外,同时还收购铅、锡、杂铝、废钢铁、废橡胶、杂骨、废麻、破布、废纸等废旧物资,形成了公有废品收购企业。1956年,哈尔滨旧物行业开始公私合营。到1958年,经营旧物的店铺、摊床和跑“鬼市”的商贩,都分别按行业归入了哈尔滨废品采购供应站管理,哈尔滨“鬼市”也就终结了。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