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敏:我国再生铅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顾问、再生金属分会会长王恭敏
2010年09月08日 10:45 1452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铅锌资讯 作者: 尚文 陈刚
问题难掩广阔前景
记:您认为再生铅产业发展到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
王:我国再生铅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初,近几年来取得了显著发展。2009年我国再生铅产量达到123万吨,占铅产量33%,再生铅产业已成为我国铅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涌现出了一批年产量5万吨以上的骨干企业,一批年产量2~5万吨规模的企业正在逐步成长。我认为,当前制约我国再生铅产业发展主要有四方面问题:
一是回收环节秩序混乱,环保问题严重。由于回收废铅酸蓄电池的主力军是大量个体从业者,回收工作总的来说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个体户处理废铅酸蓄电池存在一定的环保问题,目前还未建立完善的废铅回收体系。二是生产工艺技术落后,能耗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目前小再生铅企业处置了全国40%的废铅资源,与规模化企业处置能力相当,这些小再生铅厂都采用落后的处理技术装备。此外,废铅酸蓄电池大都未经预处理,板栅金属和铅膏混炼,大量合金成分没有合理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率很低。三是行业缺乏引导和扶持政策,正规企业经营艰难。由于我国废电池回收体系和机制不完善、行业整治力度不够、税收政策不合理及缺乏有效的扶持政策,整个行业竞争不规范,甚至没有形成基本的公平竞争环境。正规再生铅企业由于要在污染治理设施投入大、运行费用高等因素,在成本上不具竞争力,导致开工不足、生产能力过剩,生产经营艰难。四是再生铅产品质量有待加强管理。由于再生铅企业分散、规模小,再生铅合金和材料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影响了蓄电池等下游产品质量,需要大力加强质量监管,提高内部产品及原料的检测能力,打击劣质产品,必要时实行铅合金的生产许可证管理,加速淘汰低劣产品。
记:解决这些问题您认为需要国家和企业分别做出怎样的努力?
王:从国家层面,《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年)将出台,下一步国家将下大力气整治重点防控地区、重点防控行业的重金属排放企业的环境违法问题,彻底取缔关停国家明令淘汰的小电镀、小制革、小冶炼等落后工艺装备和生产能力。我认为还应尽快出台实施《再生有色金属利用专项规划(2010~2015)》和准入条件,每年要进行检查,监督,认证,发布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要将规划和准入落实到位,对不符合规定的落后产能,要限期整改,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官方网站和舆论媒体左右进行曝光。我想通过实施行业准入,提高行业门槛,促进再生铅产业结构优化,实现集约化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同时,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产业集约化程度、改变企业小、乱、散,生产方式粗放,技术落后、能耗偏高、金属回收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状态。另外就是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将铅酸蓄电池的生产、销售到废旧铅酸电池的收集、储存、转运、拆解和熔炼等每个阶段都处在有效监管中,推进生态环境管理。还有就是加大技术进步及技术创新投入,发布再生铅技术装备指导目录,并支持一批示范工程,同时鼓励再生铅企业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对规模再生铅正规企业科技创新、先进技术设备引进给予财政补贴支持。
从企业层面,我觉得首要任务是环保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关乎环境,也关乎社会安定。另外就是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着重加快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目前,国家对重金属行业法律法规越来越严格规范化之后,不达标的冶炼厂生存前景令人堪忧。建议“三无”再生铅厂家应多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配合国家政策进行相应整改,取得资质方能长久。我想,通过国家的支持,企业的努力,才能保证行业够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今年12月将在安徽界首市召开第三届再生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这是我国再生铅及铅酸蓄电池行业的年度例会,是我们给企业搭建的交流平台,会议将更好地落实《再生有色金属利用专项规划(2010~2015年)》及《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年)》,启动再生铅行业准入制度。引导我国再生铅产业及蓄电池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关键共性技术装备产业化合作,交流企业精细化管理经验,商讨如何发挥专业再生铅企业及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的优势和条件,建立先进、完整的废铅酸蓄电池回收体系。希望再生铅企业积极参加会议并有所收获。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