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先低碳,后国际化

2010年09月08日 9:38 800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节能减排


  问题:
  作为一个地处内陆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如何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迈向国际化?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背景:
  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指出,要打造西(安)咸(阳)国际现代化大都市,构筑“一核、一轴、三辐射”的空间发展框架体系,建设由核心城市、次核心城市、三级城市、重点镇和一般镇五级组成的城镇体系。2020年,西安都市区人口发展到1000万人以上,主城区面积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内,建设成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贸易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对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具有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发布实施,使得西安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在国家层面布局的国际化大都市。
  总体解决思路: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需要突出低碳城市、绿色城市发展理念,科学确定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功能定位与产业定位,统筹考虑西安与咸阳的城市功能、空间布局,明确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各项支撑体系,确定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路径与突破口。
  优势与劣势:
  西安区位优势明显,产业种类齐全,科技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国防科技工业等都属于低碳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是西安的必然选择。西安的发展目标是要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近年来,环保、节能、减排及清洁能源等领域都有重大项目在西安建设和落成,西安已成为我国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低碳经济产业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但是必须认识到,西安还有许多方面没有达到相关要求。经济总量较小、建成区面积有限、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对外开放水平低是西安急需解决的。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扩大城市空间规模
  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必须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科学构建国际化大都市空间结构。立足西安、咸阳发展实际,统筹西安大都市范围内的各种要素及资源,从更大的空间视野规划设计城市,统筹城市功能区的划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以主城区和卫星城为都市区城镇体系基本格局,以泾渭新区及泾渭工业园的建设带动西安城市空间向北跨过渭河扩张,在渭河北岸形成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及多功能的机场城市;
  在东部通过建设国际港务区,加快西安城市空间结构向东部伸展;
  通过沣渭新区的建设,实现西安、咸阳两市对接,进一步保护好周、秦、汉、唐四大遗址,完善城市空间结构。

 

[1][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