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有色铅锌产业十年发展回眸
2010年09月03日 13:37 2370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铅锌资讯
陕西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秦岭山脉赋存了多种矿产资源,保有矿产资源储量潜在价值居全国之首。据已探明的有色金属储量居全国前十位有12种,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多种有用元素共生,综合利用价值较高。特别是铅锌矿山地质品位较高,矿石易磨易选,精矿品质高,市场竞争力强。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为陕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几十年的艰辛努力,尤其是近10年来,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立足自身优势,以突出主业,做强产业为原则,组织推进产业结构由采矿和初级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发展,加速推动资源、能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涌现出一批在国内铅锌产业中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矿山、冶炼企业。
陕西有色矿山公司、铅硐山矿业公司 鹰击长空应有时
莽莽秦岭腹地的凤县,山大沟深,层峦叠嶂,自古素有“川陕咽喉、秦陇锁钥”之称。这片古老的大地钟灵毓秀,以铅锌矿富集闻名遐迩,是我国四大铅锌矿生产基地之一。坐落在该县境内的陕西有色金属矿山公司、陕西铅硐山矿业有限公司(一个班子、两块牌子、两个系统、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宛如一只志存高远的山鹰,始终向着辽阔的天空不断刷新着自己奋飞的轨迹。作为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规模最大的国有铅锌矿山企业,公司自上世纪80年代进驻凤县以来,立足主业,知难而进,从最初的单一型原矿采掘企业发展成现在的采、选、冶一体化的综合型现代化矿山,为振兴陕西有色金属工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司地处我国陕甘交界地带铅锌成矿区,创业伊始仅以原矿小型开采为生。往事不堪回首,那时的矿区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作业环境十分艰苦。生存是第一需要,一切从零开始。80年代公司生产单一,仅以开采矿石维持生计,年开采铅锌矿石8万吨,产值不足1000万元。没有进山的运输线,矿工们就用辛勤的汗水一段一段地铺设;没有舒适的通勤车,矿工们就坐着拉矿的翻斗车去上班;没有钢筋混凝土建造宿舍,矿工们就住在简陋的工棚里……没有谁叫苦怕累,人们心中热情似火,一种艰苦创业的崇高信念时刻在激励着他们。一趟趟盘旋于崎岖山道的拉矿车承载着矿山人每天的希望。直到1991年,公司第一个日处理200吨原矿的选矿厂顺利建成,这才使无比艰辛的境况有所改观。1994年公司迎来了发展史上的重大机遇,获得国家批准进行整体开发建设,历时两年建起一座采选800吨∕日现代化矿山,扩大了采选规模,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链,主要产品远销国内各地,生产经营业绩从此旧貌换新颜,企业逐渐步入了健康有序发展的快车道。
一个资源型企业,若是只守着眼前的饭碗而不谋长远发展,迟早就会坐吃山空。面对波诡云谲的市场大潮一次次起落,矿山人在奋进中渐渐意识到单一型经济的风险性。进入“十一五”以来,特别是随着原矿储量的逐年下降和金属品位的飘摇不定,再加上市场因素的不确定性,使得公司这个老国有企业在前进的道路上显得步履沉重。一时间,一种谋长远发展的迫切心声一阵紧似一阵地弥漫着十里矿区,广大干部职工的危机感与日俱增。在确保矿山主业毫不动摇的基础上,公司开始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为很好地利用矿石中的氧化矿,2004年7月公司投资建设粉体材料厂,年产工业碱式碳酸锌2000吨,当年试车投产。2006年9月,投资两亿元的一个重大项目——5.5万吨铅冶炼技改项目破土开建。该项目经陕西有色控股集团公司同意,报经省发改委审批立项,由西安有色冶金设计院规划设计。项目设计年产电铅5万吨以上、硫酸5万吨、金390千克、银56吨、冰铜507吨、次氧化锌9000吨。项目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在建设期间受到集团公司和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一经竣工即投入生产试运行。创业艰难百战多,该项目的建成投产虽然壮大了公司的综合实力,但是发展的道路却总是那么曲折。2008年以来恰逢市场风云骤变,金融危机肆虐,再加上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短期内难以解决,使得新兴的经济支柱备受煎熬,一度陷入“小马拉大车”的泥潭,至今仍在朝着达产达标达效的目标艰难迈进。为摆脱困境,公司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整改举措,通过加大技改力度、开展职工岗位培训、强化成本控制等逐步扭转了不利局面。按照发展循环、低碳经济的要求,公司高度重视冶炼厂安全环保工作,投资建成了三废治理工程,为生产的清洁、文明、高效注入了强劲活力。此外,为拓宽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公司通过合作收购的方式先后取得了原汉中天鸿基矿业公司和原西藏天冠经贸公司所经营矿点的控股权。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