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LME评论:期铜收高,受中国和美国经济数据提振

2010年09月02日 14:24 184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LME

  据伦敦9月1日消息,LME基本金属周三收高,因股市走高,且中国和美国的制造业数据均强于市场预期提振金属需求前景。期铜触及四个月高位。

  中国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而美国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伦敦时间9月1日16:00(北京时间9月2日00:00),LME三个月期铜收报每吨7,606美元,稍早一度触及每吨7,647美元,为4月27日以来的最高点,周二收报每吨7,440美元。

  Mitsui Bussan Commodities的分析师Justin Lennon称,强于预期的ISM数据“对铜和其他基本金属构成支撑。”

  市场对疲弱的美国营建支出数据反映不大,因市场已经预期该数据料依然疲弱。

  中国8月官方和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双双温和反弹,表明企业活动在回暖,这进一步验证虽然中国经济未来放缓是大势所趋,但料能够避开深度下滑。

  分析师称,对较高风险资产的买兴改善打压美元,也是提振铜价的因素之一。

  Justin Lennon称,“8月股市表现不佳,所以9月伊始,指数投资等为商品期货提供支撑。”

  Calyon Credit Agricole的分析师Robin Bhar称,受铜库存下滑和铜精矿供应紧俏,以及废铜供应量缩减等影响,市场买盘增加,市场人士称,周三日本住友金属矿山(Sumitomo Metal Mining Co.)称,“在可预见的将来,铜精矿供应仍将紧俏,”这为铜价提供支撑。

  Justin Lennon称,期铜的下一阻力位在每吨7,660美元,但估计9月份期铜料能短暂升至每吨7,800美元上方。

  分析师和交易商称,铜库存持续下滑和年底全球铜市供需出现少量缺口的预估亦为市场提供支撑。

  Societe Generale的分析师David Wilson称,“美国的ISM数据有些好坏不一。”

  “8月整体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走高,这肯定是正面的,但问题是新订单分项数据下滑至去年6月以来的最低点。”

  “稍早中国公布的制造业数据亦好于预期,这些提振市场人气。”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公布,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8月制造业指数为56.3,之前预估为53.0。8月库存指数为51.4,产出指数为59.9,新订单指数为53.1,就业指数为60.4。

  中国8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微幅上升至51.7,为四个月来首次环比上升,7月为51.2,其中新订单指数由50.9升至53.1,对此间市场尤为有支撑作用。

  一位经纪商称,“在9月开始的第一个交易日,中国经济数据为金属期货提供助力。”

  此外,8月中国的汽车销售亦强劲,因受政府鼓励购买新车且节能汽车补贴政策效果显现。

  中国8月乘用车销售环比上升18.85%至97.73万辆,同比增长59.26%。

  一位LME交易商称,“市场非常关注美国的经济数据,尽管人们知道主要是中国在推动金属需求增加。”

  “如果本周五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不佳,估计市场走势料完全逆转。”

  自2月以来,铜库存已经下滑28%至400,000吨下方。

  LME铜库存目前为398,775吨,为去年11月初来最低,令铜价对疲弱数据有抵抗力。

  一位分析师称,“LME铜库存已经连续六个月下滑,这非常重要。我们估计全球铜库存相当于2.8周的消费量。”

  同时,铝库存亦在下滑,目前位于443万吨,而1月时位于464万吨上方的记录高位。

  三个月期铝收盘报每吨2,108美元,接近两周高位,周二收报每吨2,058美元。

  三个月期铅收盘报每吨2,115美元,周二收报每吨2,070美元。

  三个月期锌收盘报每吨2,133美元,盘中触及三周高位2,171美元,周二收报每吨2,065美元。

  三个月期镍收盘报每吨21,050美元,周二收报每吨20,700美元。

  三个月期锡收盘报每吨21,450美元,周二收报每吨21,000美元。

责任编辑:Rober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