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家中国企业首次参与温室气体盘查制定
2010年08月31日 9:6 2650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 分类: 节能减排 作者: 王尔德
在企业碳盘查领域,中国企业迈出关键一步。
包括8家中国企业在内的全球62家企业,刚刚完成两套新的温室气体盘查议定书(以下简称GNG Protocol)的测试工作。
“这意味着中国企业不再只是被动接受国外的碳盘查标准,而是参与到标准本身的制定工作。”世界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WRI)中国区首席代表邹骥对本报记者表示。
这两套新的GNG Protocol分别为产品生命周期和企业价值链核算和报告标准,由WRI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 共同开发,它们提供了核算单个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和企业在整条价值链上涉及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学。
在碳资产评估领域的诸多评估标准中,WRI和WBCSD开发的GNG Protocol 系列在国际上接受度最高。自1998年以来,他们先后发布了组织层面的GNG Protocol、项目层面的GNG Protocol,得到全球许多企业、NGO和政府组织的认可与采纳,作为其管理碳资产的重要工具。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次标准制定的过程中,WRI考虑到中国企业在碳减排方面的潜力,开始注重听取中国企业和专家的意见。
从中国企业反馈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盘查边界的设定和基础数据的缺失上。
据悉,标准制定方将根据各方反馈,对标准进行修改,修改稿将会在9月底发布,并且有30天的公示期来收集公众意见。标准的文字将在2010年底完全定稿,终稿将在2011年3月出版。
中国企业欠缺盘查边界和基础数据
“这次测试反映了温室气体核算的计算、报告和核实的规则,涉及到复杂的技术和政策上的决策。而这些决策需要在规则的严格性和可操作性之间做出平衡和妥协。”WRI气候与能源项目的总监Jennifer Morgan说。
标准制定方在全球62家企业里面进行了测试,其中包括8家中国企业,分别是宝钢、联想、普华永道(香港)、达丰(上海)电脑公司、太古饮料、昆山台瀛涂料、联业制衣、上海紫丹食品包装和印刷。今年6月,他们都提交了针对这两个标准实际运用的反馈意见和最终的温室气体清单的书面报告。
“参与该测试的8家中国企业,不是我们选定的,而是它们自己参与了标准初稿的研讨会,对这两个新标准感兴趣,自愿报名的。”WRI温室气体核算体系项目经理宋然平对本报介绍。
“这8家企业占到全球参与测试企业的10%还要多,这足以表明中国碳市场的巨大。中国企业的意见,是否能用、是否好用,这对GNG测算标准来说,将会越来越重要。”香港的RESET碳服务公司高级顾问区伟良对记者说。
在8家中国企业中,其中宝钢参与了价值链和产品GNG Protocol测试,普华永道(香港)参与了价值链GNG Protocol的测试,普华永道(香港)之外的7家企业参与了产品GNG Protocol的测试。
从WRI提供的反馈汇总结果来看,中国企业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盘查边界的界定和产品GNG排放的基础数据缺失。
“我们的产品是工业品,按照产品的GNG Protocol初稿,其盘查边界是到从原材料、制造到工厂大门,即所谓的‘从摇篮到大门’原则,以此来计算,钢铁的碳排放量会很高”,宝钢研究院环境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颖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她指出,钢铁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品,其回收率很高,将这一点考虑进来,其排放量会降低。所以,如何将钢铁这类工业品的特点在盘查边界中反映出来比较重要。
宋然平对此回应,“我们之前的初稿确实没有充分考虑这种情况,现在正进一步修改,具体的修改意见还没最后确定。”
记者了解到,在盘查边界这个问题之外,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多家企业向WRI和 WBCSD反馈,无论是产品的GNG Protocol,还是价值链的GNG Protocol,遇到的最大难题在于很多行业和产品的GNG排放量的基础数据不足。
宋然平举例,“以制造企业来说,其产品的原料来源很丰富,而这些原料供应商大部分没有其产品GHG排放方面的数据,即便有的话,由于其数据测算的方法未必科学导致可信度存疑,那么这家企业到底该怎么做?”
如果制造企业对这些原料产品再一一测量,不但工程浩大,而且成本很高不现实。由于中国的碳盘查市场刚刚起步,基础数据的欠缺,表现更为明显。
“中国的企业迫切希望获得这方面的指引。”宋然平进一步补充。
以产品层面的碳盘查撬动整个市场
基础数据的缺失,无疑是碳盘查市场的重大障碍。
“尽快地推广产品层面的碳盘查,有利于建立我们的基础数据,对撬动整个碳盘查市场非常有帮助。”自2008年开始从事中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调查的商道纵横公司总经理郭沛源对本报表示。
那么,在五花八门的产品碳盘查标准中,中国企业到底该采取哪一个盘查标准和体系?
记者了解到,世界上包括英国、法国、中国、瑞士、新西兰、日本、韩国、泰国等都在开发产品碳盘查的标准,也即测算碳足迹的标准。到目前为止,至少有15种不同的标准和方案。
“迄今中国还没有制定和公布相关的标准。但从科学性和公信力上来说,我建议有兴趣测算产品碳足迹的企业采用PAS2050、WRI和WBCSD即将发布的产品层面的GNG Protocol。”一位从事碳交易的资深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公开资料显示,由英国国家标准机构英国标准协会制定的PAS2050,是目前惟一确定的、具有公开具体的计算方法,也是人们咨询最多的评价产品碳足迹标准。它建立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之上的评价产品和服务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的规范。该标准中文版已于2009年6月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英国标准化协会共同编撰发布。
前述从事碳交易的资深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尽管WRI和WBCSD研发的产品层面的GNG Protocol还没发布,但由于WRI和WBCSD研发的企业和项目的GNG Protocol很成熟,其方法学建设水平较高,所以实施的公信力能够得到担保。
“与PAS2050相比,我们即将公布的产品碳盘查的标准,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我们吸收了中国企业的参与和意见,能够反映部分中国企业的特点和声音。”宋然平表示,此外两者在边界设定和对数据质量的要求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无论是PAS2050,还是即将发布的WRI和WBCSD的标准,抑或正在制定中的ISO14067,其方法学基础大同小异,得出的结果也不会相差太大。”联想集团全球台式研发中心环球事务助理工程师龚勋对本报表示,她是联想公司在这次产品层面的GNG Protocol测试的直接参与者。
解决了企业测算产品碳足迹的标准问题之后,碳盘查市场的启动也并非易事。记者了解到,在现有的政策和市场约束下,不少企业自身缺少足够的动力去进行多层面的碳盘查。
“考虑到中国节能减排的主要责任主体还是地方政府,我们接下来应更多地关注地方政府层面的碳盘查,通过帮助地方政府开展摸清家底,使其更准确地将减排任务分解到企业头上,以这种方式来推动企业的碳盘查。”邹骥表示。
这也是WRI中国办公室自2007年始在水泥和电力行业推行企业碳盘查之后,将采取的新战略。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