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钾肥战争开场 中国或重蹈铁矿石覆辙

2010年08月30日 9:30 408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黑色金属

  什么都没说,什么也没做,从8月18日始,中国企业就被卷入必和必拓与Potash的收购战中。
  当天,全球最大的钾肥生产商、加拿大Potash Corp of Saskatchewan(POT.N),遭遇全球第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发起的敌意收购要约,总价390亿美元。
  这不仅是必和必拓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项收购行动,也是自2009年3月美国默沙东提出以471亿美元收购先灵葆雅以来,全球最大的一宗潜在收购案。
  看似与中国无关。但实际上,Potash持有中化化肥22%的股份。如果收购成功,作为主要的钾肥进口国,中国将再一次面临如同铁矿石般的挑战,该挑战来自同一个竞争对手——必和必拓。
  8月27日,中国石油(601857)和化学工业协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王孝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直言:“钾肥行业资源相对集中和垄断,必和必拓发起的这场收购如果成功,势必加剧这种局面,将对中方产生不利影响。因为我们不太有定价权,进口量却比较大。”
  正是在此背景下,从关联度最高的中化集团,到手握重金的中投、中金、国开投,乃至无业务关联的中铝(601600),风声最劲的厚朴基金,都被业界寄予参与争夺Potash的厚望。

  一场蓄谋已久的收购
  必和必拓盯上Potash,始于2003年。
  “就好像人与人成为朋友一样,先要从认识开始。那时候,必和必拓还是钾肥领域的新人,积极同Potash展开交流,然后寻求合作。”加拿大某矿业咨询公司的一位研究人士在回复本报记者的邮件中称,“加拿大钾矿资源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必和必拓不会对此无动于衷。”
  而随着双方接触日深,必和必拓收购Potash的野心也开始逐渐暴露。加拿大研究人士在邮件中提供了一个细节——早在2006年,加拿大的钾肥供应商就在议论必和必拓收购Potash的可能性,“记得在一个同行聚会上,我们谈及这个话题,谁都相信必和必拓已经准备好了”。
  但必和必拓并没有在2006年出手,而是把目光转向了“钾肥帝国”的布局。
  2006年,必和必拓以联合投资的方式与加拿大萨省安各罗钾矿公司(Anglo Potash)合作;2008年7月,必和必拓完成对安各罗钾矿公司的收购,全资拥有在萨省7338平方公里的钾矿勘探权。
  同年,必和必拓旗下钻石和专用盐公司获得位于加拿大萨省的Jansen钾矿全部控股权。
  在必和必拓疯狂拓展钾肥业务的同时,其竞争对手——全球第二大矿商、第一大铁矿石商淡水河谷(Vale),也在化肥行业大举布局。
  淡水河谷总裁Roger Agnelli曾表示:“未来淡水河谷的经营将多元化,争取在四年内成为主要的化肥生产与销售商。”
  2009年2月,淡水河谷以8.5亿美元现金,从寻求摆脱债务包袱的力拓手中购得其钾肥资产——包括位于阿根廷的Potasio里奥科罗拉多钾肥项目和位于加拿大的里贾纳勘探资产。
  今年5月,淡水河谷又完成了对全球最大的油籽加工商邦吉(Bunge Limited)的资产收购:以38亿美元现金收购邦吉在巴西的肥料矿产事业,包括磷酸盐矿、制造厂,以及磷酸盐肥料公司Fosfertil的42.3%股份,获得控制权。
  此前,邦吉控制巴西全国25%的化肥与化肥生产原料的进口,在巴西境内零售业务市场份额超过25%,年销售复混肥550万吨。
  有分析师指出,这标志着淡水河谷的化肥业务已由一般化肥消费市场转为化肥的高端消费市场。
  8月,淡水河谷第一个在海外运作的磷矿——秘鲁的Bayvar项目正式运行,所产出的磷肥将主要提供巴西国内市场。
  此外,淡水河谷的大举扩张,除了在秘鲁的Bayvar项目之外,还在塞尔希培州拥有巴西国内唯一的钾矿Taquari- Vassouras。
  但对于必和必拓来说,Potash Corp比之显然更有吸引力。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肥料、饲料及相关工业产品生产商,也是全球钾肥产能最大的公司, Potash拥有6座钾盐矿和1座钾盐矿的部分权益。2009年,其钾肥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11%,产能占全球钾肥产能的20%。
  8月25日,必和必拓CEO高瑞思(Marius Kloppers)表示:“收购Potash符合必和必拓开发大型低成本、长周期、可扩展,并以出口为导向的多元化一级资产组合,Potash将进一步多元化必和必拓的一级资产组合。”
  Potash公布的数字显示,到2015年,公司年钾肥生产能力将从目前的1100万吨增加到1700万吨。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