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变“稀土大国”为“稀土强国”
2010年08月18日 10:46 5188次浏览 来源: 个人博客 分类: 稀土
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稀土在现代工业中得到广泛使用,特别是在高尖端科技领域。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拥有世界65%的稀土资源,占全球稀土贸易量的90%以上。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让我们想到在世界稀土贸易中,我国会因为资源优势而拥有更多的价格话语权。可事实并非如此,占全球稀土金属贸易量90%以上的我国稀土产业没有像澳大利亚和巴西铁矿业那样拥有世界定价权。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以石油、煤炭、铁矿砂为例,凡是中国处于出口阶段时候,价格都极为低廉;一旦转为进口阶段,价格则飙升数十倍。
在国际上,美国等西方国家为遏制我国发展,把耗费稀土作为不断削弱我国战略优势的重要手段。在国内,对稀土的作用和价值的认识也不充分,且开发秩序混乱,产业集中度低。如今,在资源日益稀缺、国际贸易环境渐趋恶劣等因素下,重新建立稀土战略储备、提升话语权成为迫在眉睫的战略要务。
稀土在地壳内含量多,但丰度较低,分布不均,目前可供开采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轻稀土矿物主要是氟碳铈矿、独居石、铈铌钙钛矿;重稀土矿物主要是磷钇矿、褐钇铌矿、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钛铀矿等。世界稀土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南非、巴西、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埃及等国家。截至2007年,我国稀土储量2700万吨,占世界稀土储量的30.68%;储量基础8900万吨,占世界储量基础的59%以上,其中钇储量54万吨,占世界钇储量的40%。我国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四川、山东和江南七省,其中白云鄂博矿占我国稀土储量的80%以上。
在国内稀土产业长期无序开发和价格恶性竞争下,近几年全球95%以上的稀土金属都由我国生产供应。而拥有丰富稀土资源的美国却将其稀土矿山封闭,资源匮乏的日本则大肆购买中国稀土,将其埋入海中,以备未来之用。实际上,目前我国稀土储量已经不到世界的30%,如果再不进行有效管理和治理,未来一旦成为稀土净进口国,我们花费的将不仅是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金钱,很可能会在战略上被西方国家所钳制。
我国稀土产业话语权旁落
稀土资源过度开采
近年来,随着金属资源消耗的增加和价格的上涨,我国稀土出口量呈上升趋势,使得我国稀土储量锐减现象日益突出。根据国外公布的数据,我国钨储量9100万吨,约占全世界总储量的65%; 已探明的稀土资源储量430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43%。多年来,全球80%以上的钨、90%的稀土都是由中国供应。由于过度开采,我国稀土等稀有金属资源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据统计,我国稀土资源从上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下降到上世纪80年代的69%,到上世纪90年代末已锐减到43%左右;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钨、锡、锑的基础储量与每年实际开采量之比,即静态保证程度分别为14年、12年和6年,资源优势已不复存在。根据1998年美国矿务部的统计,中国稀土资源占全球稀土资源的80%左右,具有绝对资源优势。但到2005年,美国矿务部统计显示,全球已勘察可供开采稀土矿藏储量1.54亿吨(REO),其中8900万吨(REO)在中国,占全球储量的58%。
长期以来,我国稀有金属在国际市场拥有绝对份额,但没有调控国际市场供求和价格的能力,资源大多被贱卖。相比之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却对这些稀有资源进行长期战略储备。稀有金属的不可再生性及在国防工业和尖端科技上的重要性,决定了其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国家十分注重稀有金属资源的储备。首先,封存矿山、惜采本国资源。美国稀土储量世界第二,但其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已被封存,而是从国外大量进口,当他国资源开发殆尽时再进行本国开采,从中谋求更大的利益。其次,对稀有金属实行战略储备。在价格适宜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利用国外资源,一旦国际市场供应紧张,稀有金属可能提价时,他们就抛出储备打压市场价格,使得我国出口的稀有金属价格长期偏低。再次,通过经济援助和投资,控制他国战略资源。长期以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一直努力实施全球资源战略,鼓励本国公司到海外勘探开发矿产资源。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矿产资源已被发达国家的几家公司控制。日本作为一个矿产资源贫乏的岛国,其矿产资源全球战略是推行“海外投资立国”。
产业集中度低
我国的稀土矿产主要分布在偏远地区,同时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许多地方纷纷成立的小企业开始稀土资源开发,由于开采水平落后,管理模式粗放,使得大量的稀土资源流失和破坏。与此同时,大量的外资企业纷纷在国内通过投资办厂等方式钻法律空子,逃避稀土出口配额限制,进行稀土资源的掠夺式开采。仅内蒙古包头市就有外资稀土企业10多家,他们只对稀土资源进行简单加工后就出口出去,变向地使我国稀土资源超出配额限制出口。尽管近几年国家加强对稀土行业的治理和整顿,但如今仍有稀土开采企业100多家,年处理能力在2000—5000吨的企业仅有10家,大部分的稀土开采企业年产量只有几百吨。我国稀土产业集中度偏低,企业总体规模较小,缺乏规模效应,整个产业因此缺乏竞争力,产品定价的话语权比较弱。而在美国,稀土行业只有两家企业,法国仅有一家。
产业集中度过低直接导致了国内稀土开采产能过剩,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稀土产业的勘探、开采和建设需要时间,市场需求旺盛时的大量建设和开采造成了企业供应严重过剩,市场供需失衡,稀土价格因此持续低迷。目前,我国稀土年生产能力16万吨,而国际市场需求不超过8万吨。另外,由于国内稀土企业总体规模小,难以承受大量稀土资源积压占用的资金成本,企业为了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就不惜一切打价格战,最终造成了我国稀土产业量涨价跌的局面。此外,行业过于分散导致产品结构失衡,初级产品占大多数。我国稀土产业的产品深加工和后处理工艺技术水平低,主要生产的是初级产品,低、中附加值的稀土初级产品比重达75%,利润率较低。
初级产品竞争过度,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缺少,产品结构的严重失衡制约了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稀土科研与应用推广水平整体上大大落后于美国、日本、欧洲,处于“稀土大国,科研弱国,专利受制”的尴尬局面。
行业规范度低
近年来,随着国家稀土出口配额的逐年减少,稀土走私活动日渐猖獗。据测算,2009年我国稀土走私出境超过2万吨,约占实际出口量的1/3。2008年,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指令性计划指标为11.89万吨,实际产量高达13.53万吨,较2000年增加7万吨,年均增幅8.5%。同年,我国稀土消费量67680吨,与2000年相比,增加5.1万吨,年均增幅17.5%。缺乏稀土资源的日本主要从我国进口稀土产品,在稀土出口配额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日本一些大型企业依赖走私以满足大约1/4的需求。
即便是海关总署每年统计的数据,稀土产品也存在非法出口现象。数据显示,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稀土出口配额量分别为4.5万吨、4.35万吨和3.42万吨。但实际上,2006年以来的三年时间里,我国稀土出口量分别为5.74万吨、4.9万吨和3.95万吨,远比配额量大。2006年稀土的产量和需求量,差别最大。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稀土产量156969吨,当年出口量57400吨,国内稀土消费量为62793吨。这说明,2006年我国稀土产量剔除国内消费和出口外,还有36776吨不知去向何处所终。这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国内稀土走私的猖獗。
稀土期货市场发展受阻
期货市场发展滞后使得我国钢铁和稀土企业既不能通过价格趋势指标预测和掌握未来价格,也不能通过衍生品工具规避价格和经营风险,更加无法对国际市场的价格产生有效影响。之所以说稀土期货交易有助于增强我国稀土话语权,是因为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风险转移和提高市场流动性三大功能,有利于我国稀土生产企业规避风险、安排生产、锁定利润,最重要的是有利于我国争取到稀土国际市场定价权。稀土期货可从两个方面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首先,稀土期货推出有利于我国成为世界稀土定价中心。一般来讲,资源性的初级产品定价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现货买卖成交价格,即买方和卖方通过分析市场供需情况,协商成交价格,如我国的钢铁进口就采用这种方式。这种交易方式会因为买、卖双方的不平衡优势,使得某一方处于劣势的价格接受地位。另一种方式是采用期货交易方式。对于一些需求量大且已有对应的期货品种的商品来说,其价格基本上是由标准的期货合同价格决定的,如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期货价格、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铜期货价格等。目前,我国稀土对外贸易采用的是第一种方式,而现在我们既是资源拥有者,也是价格被动接受者,推出稀土期货有助于扭转这种尴尬局面。在期货市场上,我们可以利用资源优势来控制价格,同时吸引更多的国内、国际投资加入,有利于更权威的价格发现,进而取得稀土的国际定价权。
其次,稀土期货有助于生产商、加工商、贸易商锁定成本和利润。期货市场的出现最初缘于生产企业、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对风险的控制和利润的锁定,套期保值是以上三个市场主体规避风险的最有效途径。稀土期货推出有助于生产企业根据期货市场的价格来判断市场供需情况,利于生产企业安排生产,从而获得稳定、丰厚的利润。加工商可在稀土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从而来控制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进而锁定利润。
综合来看,开展稀土期货交易,有利于我国成为稀土世界定价中心,同时可以为我国相关稀土企业提供管理风险工具。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大宗商品的最大需求国,无论是大豆、铁矿石还是石油,不利地位使我们只能获得中间加工利润的一小部分,而作为稀土大国怎能忍心让稀土话语权落在别人手中。
稀土期货之所以迟迟没有推出是存在客观原因的。我国大力推行的稀土垄断使稀土不满足期货交易的条件,资源的高度垄断对下游的买家不利。“期货交易品种要有充分的市场竞争,未来稀土的垄断程度会很高,如果推出期货品种,很可能会出现不活跃的境况,使得价格发现功能无法有效发挥。另外就是合约流动性较低。稀土并非标准化的商品,17种元素各有特点,且市场需求量不大,开展期货交易的难度较大。再者,由于市场交易量小,容易引发资金炒作,操纵市场的风险会放大。
提升稀土产业话语权的建议
稀土资源是关系我国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资源,必须未雨绸缪,采取果断措施,加强对国家战略资源的掌控能力,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途径,扭转稀土在生产、销售、出口、研发等环节的混乱局面,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建立国家战略储备
尽管近年来我国稀土资源也有新的发现,但随着世界上其他地区稀土矿的陆续发现,我国稀土在世界稀土储量中的比例不断降低。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如果不尽快建立稀土战略储备体制,随着稀土资源的开发,我国稀土资源优势将会荡然无存。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中断了稀土资源供应,将会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必须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尽快建立稀土战略矿产储备制度。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应加快稀土战略资源储备立法,用法律明确储备稀土的品种、数量、时间、方式、责任机构等。储备方式可借鉴美、日等国的一些先进经验,如日本采用的是集中储备和企业分散储备相结合的方式;第二,加强国家对战略性稀土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和政策性指导;第三,增加稀土资源的调查和勘查费用,保证稀土资源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第四,成立如稀土资源储备委员会性质的专门稀土资源储备机构,赋予其制定国家储备计划并组织协调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勘查、储备、开发、供应、贷款、税收和立法等职能。
建立并健全完善的期货市场交易
我国稀有金属交易市场发展缓慢,尚处于初级阶段,上海期货交易所主要交易的品种是金属,但不包括稀有金属。相关期货市场发展滞后同时制约了我国作为稀有金属最大生产国对定价权的掌控。今年2月份,伦敦金属交易所推出钼和钴期货,进一步刺激了我国作为钼第二大储量国的“神经”,眼看着一个又一个中国优势资源品种成为国外交易所开展期货交易的标的。令人欣喜的是,2008年天津稀有金属交易市场(下称“稀交市场”) 建立起来的平台,将成为我国争夺稀有金属国际定价权的重镇,有可能使天津成为稀有金属国际交易中心和定价中心。稀交市场实行标准的仓单合约交易,合约保证金不低于20%,期限不超过6个月。2月25日,稀交市场的第一个品种铟开始上市交易,共推出5个不同期限的合约,接下来还将陆续推出钨、钼等品种,争取在3年内推出我国主产的大多数稀有金属品种。
针对稀有金属期货市场发展方向,我们认为,前提是增强这些品种的市场化程度,鼓励国内企业参与期货市场交易,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帮助自身建立更为合理的价格采购与销售的机制,进而规避价格大幅波动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产业链的稳定发展对增强市场定价权及保证稳定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政府制定统一的稀土产业政策
统一的稀土产业政策是实行统一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引导稀土产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指导性文件,对抑制和解决资源乱开发问题、产业无序竞争问题、战略资源流失问题等都有积极作用。
制定相关的稀土资源产业政策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资源投资方面,应规定稀土矿山不允许对外合资,稀土冶炼、分离不允许外商独资,无论外商的投资额大小都应由投资管理部门核准;技术监督方面,应制定标准的范围,如稀土矿及其有关产品基础标准、稀土矿产品及其分析检测方法、稀土冶炼产品及其分析方法,等等。
此外,要逐步减少乃至终止稀土出口。“稀土出口将会威胁中国稀土产业安全”,这是工信部制订的《〈2009—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修订稿》所得出的结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新材料、新能源不断研发,对稀土的需求将急剧增长,我国现有的稀土储备将很难满足未来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坚决维护国家利益,顶住西方发达国家压力,严格控制出口配额,并逐年减少。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