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变“稀土大国”为“稀土强国”
——对我国稀土产业安全及话语权的探讨
2010年08月16日 10:43 9875次浏览 来源: 金融界 分类: 稀土
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稀土在现代工业中得到广泛使用,特别是在高尖端科技领域。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拥有世界65%的稀土资源,占全球稀土贸易量的90%以上。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让我们想到在世界稀土贸易中,我国会因为资源优势而拥有更多的价格话语权。可事实并非如此,占全球稀土金属贸易量90%以上的我国稀土产业没有像澳大利亚和巴西铁矿业那样拥有世界定价权。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以石油、煤炭、铁矿砂为例,凡是中国处于出口阶段时候,价格都极为低廉;一旦转为进口阶段,价格则飙升数十倍。
在国际上,美国等西方国家为遏制我国发展,把耗费稀土作为不断削弱我国战略优势的重要手段。在国内,对稀土的作用和价值的认识也不充分,且开发秩序混乱,产业集中度低。如今,在资源日益稀缺、国际贸易环境渐趋恶劣等因素下,重新建立稀土战略储备、提升话语权成为迫在眉睫的战略要务。
稀土在地壳内含量多,但丰度较低,分布不均,目前可供开采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轻稀土矿物主要是氟碳铈矿、独居石、铈铌钙钛矿;重稀土矿物主要是磷钇矿、褐钇铌矿、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钛铀矿等。世界稀土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南非、巴西、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埃及等国家。截至2007年,我国稀土储量2700万吨,占世界稀土储量的30.68%;储量基础8900万吨,占世界储量基础的59%以上,其中钇储量54万吨,占世界钇储量的40%。我国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四川、山东和江南七省,其中白云鄂博矿占我国稀土储量的80%以上。
在国内稀土产业长期无序开发和价格恶性竞争下,近几年全球95%以上的稀土金属都由我国生产供应。而拥有丰富稀土资源的美国却将其稀土矿山封闭,资源匮乏的日本则大肆购买中国稀土,将其埋入海中,以备未来之用。实际上,目前我国稀土储量已经不到世界的30%,如果再不进行有效管理和治理,未来一旦成为稀土净进口国,我们花费的将不仅是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金钱,很可能会在战略上被西方国家所钳制。
我国稀土产业话语权旁落
稀土资源过度开采
近年来,随着金属资源消耗的增加和价格的上涨,我国稀土出口量呈上升趋势,使得我国稀土储量锐减现象日益突出。根据国外公布的数据,我国钨储量9100万吨,约占全世界总储量的65%; 已探明的稀土资源储量430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43%。多年来,全球80%以上的钨、90%的稀土都是由中国供应。由于过度开采,我国稀土等稀有金属资源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据统计,我国稀土资源从上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下降到上世纪80年代的69%,到上世纪90年代末已锐减到43%左右;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钨、锡、锑的基础储量与每年实际开采量之比,即静态保证程度分别为14年、12年和6年,资源优势已不复存在。根据1998年美国矿务部的统计,中国稀土资源占全球稀土资源的80%左右,具有绝对资源优势。但到2005年,美国矿务部统计显示,全球已勘察可供开采稀土矿藏储量1.54亿吨(REO),其中8900万吨(REO)在中国,占全球储量的58%。
长期以来,我国稀有金属在国际市场拥有绝对份额,但没有调控国际市场供求和价格的能力,资源大多被贱卖。相比之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却对这些稀有资源进行长期战略储备。稀有金属的不可再生性及在国防工业和尖端科技上的重要性,决定了其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国家十分注重稀有金属资源的储备。首先,封存矿山、惜采本国资源。美国稀土储量世界第二,但其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已被封存,而是从国外大量进口,当他国资源开发殆尽时再进行本国开采,从中谋求更大的利益。其次,对稀有金属实行战略储备。在价格适宜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利用国外资源,一旦国际市场供应紧张,稀有金属可能提价时,他们就抛出储备打压市场价格,使得我国出口的稀有金属价格长期偏低。再次,通过经济援助和投资,控制他国战略资源。长期以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一直努力实施全球资源战略,鼓励本国公司到海外勘探开发矿产资源。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矿产资源已被发达国家的几家公司控制。日本作为一个矿产资源贫乏的岛国,其矿产资源全球战略是推行“海外投资立国”。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