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话语权旁落是中国开采稀土的保障

2010年07月30日 9:47 493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7月27日,2010中国·江西(赣州)稀土钨产业合作推进会在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称的赣州市隆重举行。享有“稀土王国”、“世界钨都”之誉的江西赣州市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千亿元产值的稀土钨产业集群,培育一大批集采选、冶炼、深加工及应用一体化的龙头企业,以提升其稀土钨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竞争力。

    近日,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专家李兵撰文,就我国开采利用稀土等稀有资源现状提出了一些质疑和担忧。
  从国际上讲,美日韩等西方国家为遏制中国和平发展,把消耗稀土作为不断削弱中国战略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他们利用各种途径,打压中国稀土价格,毫无节制地消耗甚至储备稀土,直接导致中国稀土储量逐年下降且价格逐年下降。为长期获得低廉的稀土供给,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战略同盟。当中国有关部门发出整顿稀土生产秩序、严禁稀土原料出口等信号时,他们便会通过舆论宣传、开听证会、威胁终止技术转让等多种方式向中国施加各种压力。如7月28日“美国之音”等媒体称,作为稀土最重要的生产国,中国正在严控稀土产能与出口;日媒也声称中国减少稀土出口致价格升高。他们企图通过舆论来遏制中国稀土资源价格的攀升。
  面对中国越来越严格的管理,西方一些大型企业也开始设法绕过中国政策法规的监管,通过合资的方式在中国稀土矿旁边设立公司,渗入稀土矿开采,或者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的方式控制有采矿权的中国企业,从而达到低廉价格获取中国稀土资源的储备。
  中国的稀土资源储量曾一度占到全球储量的85%,它是中国的一大优势,但是目前中国的实际稀土储量已经不足世界的30%,却一直以极低的价格输送到国际市场。据报道,2009年中国的稀土产量为15万吨,远远超过市场10万吨的需求,价格始终在低位徘徊。
  如今,江西赣州拥有世界最大的稀土资源的矿藏量,并且坚定走集群化、集约化之路并全力打造世界性的产业集群 。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新雄也指出,充分利用江西稀土和钨的战略性资源优势,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使稀土、钨产业成为江西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就是要采取实际措施,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构筑江西发展的新优势,培育江西发展新的重大的增长极,就是要充分利用战略性资源优势,加强与国内外有技术、有实力、有市场的大中型实力型企业合作,就是要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需求的现实生产力。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是一把双刃剑,中国开采稀土的等稀有资源不能“涸泽而渔”,稀土是不可再生资源,“焚林而猎”不是长久之计。由于中国是一个稀有战略资源蕴比较丰富的国家,而日韩以及美欧等主要稀有战略资源短缺的国家,其稀有战略资源储备的目标都直接指向中国,并正在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大肆吞噬着中国稀有战略资源,中国稀有战略资源正遭受着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央党校国际战略专家李兵:“如果再得不到有效地管理,未来一旦变成纯进口,我们花费的不仅是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金钱,更可能将在战略上被西方国家钳制。”
  稍微留心的人都知道巴西、澳大利亚在铁矿石资源上卡中国脖子的事,人家满天要价,宝钢等中国企业十分无奈。而我们身在"宝山",却把稀有金属弃若蔽履。由于这些行业的管理者目光短浅,为了蝇头小利和眼前利益,任意抛洒,廉价竞售,不惜在外商面前竞相压价,连定价的"话语权"都统统拱手相送,让欧美日韩等国拣了大便宜,以极低的价格轻易就大量攫取到了我国特有的稀有战略资源,进而大量囤积。
  稀有金属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战略物资,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赖以发展和生存的命脉。在为了GDP增长而引进外资时,我们是为那些不断被更新和淘汰的所谓"知识产权"付出了高昂代价的,可是在不可再生的,卖一点就少一点的,甚至可以用以制作精确制导武器来攻击自己的稀有金属资源面前,有人却鼠目寸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不到它们的巨大战略价值,毫无战略头脑,毫无忧患意识,放任自流,眼睛只盯在一点点薄利上。
  加强稀土资源储备,对一些重要的有色金属的开采、生产和出口进行严格控制,是目前很多国家都在着手做的事情。中国也应该“未雨绸缪,采取果断措施,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途径,扭转稀土在生产、销售、出口、研发等环节混乱的局面。”在保证国家资源储备战略安全前提下,中国要努力挣脱西方国家的枷锁牵制,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逐步的主导世界稀有资源的话语权,让中国“稀土之痛”此时了。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