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项挑战我稀土政策底线 间接获取原料产品
2010年06月21日 10:9 4738次浏览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分类: 稀土 作者: 杨萌
日前,一条韩国浦项制铁财团(下称韩国浦项)收购国内稀土企业一事,在稀土价格上涨的行情中,激起了波澜。有报道称,此次被收购的公司是,包头永新稀土有限公司(下称包头永新),包头永新目前已经更名为“浦项(包头)永新稀土有限公司”。
浦项中国董事长兼总经理郑吉洙为新公司的负责人。更有传闻说,韩国浦项的目的是以6千万元入股包头永新,用以获取包头永新60%的股权。
经记者调查,包头永新是于2008年在包头市稀土高新区建设的钕铁硼微晶合金及钇镁合金项目,得到包头市发改委的批复。该项目总投资近10亿元,全部由企业自筹。据知情人士透露,在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400吨钕铁硼微晶合金及100吨钇镁合金的生产能力。
曾有专家告诉记者,北方稀土矿的控制权一直掌握在包钢稀土(600111)手中,而此次韩国浦项并购包头永新会不会对包钢稀土造成威胁?而为何韩国浦项要收购包头永新这家企业?其目的何在?
韩国浦项有意
间接获取原料产品
“据我所知,在北方稀土的众多公司中,拥有出口配额的公司名单中,并没有包头永新稀土的名字,这就意味着这家公司没有出口稀土的权利。”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包头永新稀土有限公司注册时间为2002年,注册资本为50万元,生产范围为“稀土化合物、永磁材料等。”有专家告诉记者,其实,在内蒙甚至在北方稀土中,包钢稀土是唯一控制稀土矿的企业,这就致使围绕着包钢稀土,在包头市内有很多家稀土分离企业或其他类型的稀土生产企业,包头永新就是其中一家。
由于,我国稀土的格局,北方稀土中内蒙一部分的稀土矿掌握在包钢稀土一家企业中,其他企业只是购买材料,再经过分离,来进行生产加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韩国浦项即使并购了包头永新,对于包钢稀土在采矿方面构不成威胁。那么为什么韩国浦项还要收购这家看似收购意义不大的公司呢?
张安文告诉记者:“我个人认为,韩国这家公司收购包头永新可能有两方面的考虑,第一,以包头永新这家公司作为平台,建立材料市场,建厂后能够从其他渠道购买稀土矿石,再进行分离加工,这样能够间接的拿到原料。第二,在进行企业控股后,开发其他别的产品,比如收购钕铁硼矿石,分离出韩国浦项认为有用的一部分,这样也能够间接的获得原料。这两方面都是有可能的,虽然如此,还有一点要考虑的就是,稀土分离的专利权掌握在日本手中。从单独营利的角度考虑,收购包头永新这样的企业,对韩国浦项没有意义,至少,我个人感觉意义不大。但目前一切还只是猜测而已。”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担心,认为外资之所以进入中国稀土行业,其目的就是为了绕开出口配额的限制,间接的获取原料。由于我国拥有出口配额的指标企业可以转让指标,这就使一些外资企业有可乘之机,他们可以通过国内代理企业购买配额用于出口。
外资曲线迂回
或挑战政策底线
“其实,有很多外资早就通过在稀土矿区建厂,来实现原料的获取了。例如,在江苏省溧阳市有一家公司叫做罗地亚,这就是一家法国公司。而他们公司从事的业务就是稀土产品的科研开发、生产与销售。”一位专家告诉记者。
“据我了解这家公司是作为法国罗地亚的下属公司,生产电子与催化剂新材料的集团,其主要产品其产品主要有钇加铕共沉物、铽、镨、钕、镝、镧、铈等稀土金属氧化物或氯化物,其中70%的产品销往韩国、日本、西欧等国家和地区。”他表示。
“作为一家稀土分离企业,罗地亚能够从其他渠道买入矿石,在进行分离加工,再将分离加工后的原料型产品出口。还有一家是在南方稀土中公认第一的企业,江阴加华江阴加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也是合资的分离企业,一样没有控制矿权,但一样能够生产原料型产品。”他还告诉记者。
一般外资企业要并购或参股稀土企业,首先要得到当地政府稀土管理办的审批,例如:是否符合投资条件、产品生产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被并购企业有稀土出口配额等问题;在得到政府稀土管理办同意之后,才可以到工商局审批获得营业执照,而后还需要经过商务部主管部门外经贸、海关等部门的审查。
有专家呼吁对于稀土的开采利用,国内企业、外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想方设法参与其中。虽然政府对此也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往往效果不甚明显。为了保护稀土资源,必须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设立企业准入门槛,对于一些外资企业利用参股等形式对稀土进行开采的行为尤其要加大监管力度,有效保护稀土的开采和利用。更有专家呼吁中国的稀土矿应该深埋地下不要开采,才能够控制中国稀土日渐尴尬的局面。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