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光直接炼铅法”刷新世界炼铅史
2010年06月02日 16:3 1493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铅锌资讯
2010年4月8日,河南济源北部的孔山上传来清脆的鞭炮声,豫光金铅自主研发的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新工艺的大工业化应用项目—一步炼铅生产线正式投料试产,4月11日,该工艺的核心部分还原炉开始进渣。
豫光“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熔炼法”是世界炼铅史上的又一重大创新。这标志着豫光掀开了中国铅冶炼技术、装备的崭新一页。
铅的发展及豫光铅冶炼发展状况
铅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公元前3000年,人类已会从矿石中熔炼铅。在英国博物馆里藏有在埃及阿拜多斯清真寺发现的公元前3000年的铅制塑像。在伊拉克乌尔城和其他一些城市发掘古迹所获得的材料中,不仅找到属于公元前4000年间的各种金属物件,而且有古代波斯人所用的契型文字的黏土板文件记录。这些记录说明,在公元前2350年已经从矿石中提炼出大量铁、铜、银和铅。在公元前1792——前1750年巴比伦皇帝汉穆拉比统治时期,已经有了大规模铅的生产。
我国在殷商至汉代青铜器中中铅的含量有增大的趋势。新中国成立初期具有规模的炼铅企业只有沈阳冶炼厂,沈阳冶炼厂是解放前日伪时期建成的企业,1938年开始炼铅。
1957年4月7日,济源县委、县人委决定新建济源综合冶炼厂等6家工业厂矿,成立新建厂矿委员会,具体负责建厂工作。4月27日,济源县犁面社的2名干部及6名工人奉调进驻姑嫂山勲掌铅矿,打响了济源综合冶炼厂(豫光前身)采探矿的第一炮。本着报国为民的企业理念,多年来,豫光一直致力于铅冶炼技术的研发和实践,致力于推动中国铅冶炼水平的发展,1993年,第一家研发采用二氧化硫非定态转化技术;2002年,第一家研发采用富氧底吹氧化——鼓风炉还原技术;2003年,第一家自主研发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工艺;2004年,第一家创新引进废旧蓄电池CX集成处理系统;2010年4月8日,第一家一步炼铅生产线投产……
经过53年的发展,豫光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有色金属冶炼为主兼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铅锌领域大型骨干企业,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全国废旧金属再生利用领域试点企业。2009年公司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478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277位,一般有色及压延加工业第20位。公司目前产品种类达30余种,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为:电解铅30万吨,电解锌25万吨,硫酸60万吨,黄金3000千克,白银600吨,蓄电池20万KVAH。
1989年以来,公司共获得科技进步成果奖3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成果奖6项,各厅局科技进步成果奖17项,市科技进步成果奖14项。累计申请专利90项,获权专利50项。公司参与了数十项有色行业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成为2项国家、行业标准的一验单位,11项国家、行业标准的二验单位。这是豫光对中国铅冶炼工艺水平、技术装备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每一次豫光技术的发展,都使得豫光的技术装备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淘汰一些落后的产能。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豫光技术得到了更快的发展,不但提升了自己的技术装备水平,还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技术门槛,推动了中国铅冶炼的发展,促进了中国铅冶炼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促进了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豫光:打造中国铅冶炼的核心技术
在中国的铅冶炼行业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素有中国铅都之称的济源,既不处于矿山资源丰富地区,也不在沿海发达地带,而是位于河南西北的山区小县,但就是这样一个内地县城却成为中国赫赫有名的铅都,其中的豫光更是中国铅冶炼行业的老大,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铅冶炼生产厂,还成为中国铅冶炼核心技术的发明者、实践者、推广者。
回顾豫光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部技术发展史。有人曾这样形容豫光——新中国的铅冶炼博物馆。诚如是说,始建于1957年的豫光经历了新中国以来的历代铅冶炼技术的发展,从土法炼铅,到引进学习,再到自主研发,豫光人硬是以艰苦创业的精神、永争第一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别人从未走过的道路,将一个落后的小手工作坊性质的地方小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绝非偶然,而是秉承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豫光技术的胜利。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