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驶向何方?
——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防化研究院研究员杨裕生
2010年05月13日 14:36 11640次浏览 来源: 中国经济杂志 分类: 铅锌资讯
杨裕生,(1932-)江苏如皋人。核试验技术、分析化学专家。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58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生。1960年在苏联科学院地球化学与分析化学研究所进修放射分析化学。1988年授少将军衔。1990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机动车分类应采动力来源标准
吴 平:为应对石油危机、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汽车生产国都在纷纷调整汽车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呈现出不同技术路线多元发展百花齐放的格局,主要包括:高效柴油机节能汽车;使用天然气、煤基燃料、生物燃料等替代燃料的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等。现在社会上,甚至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等部委出台的相关文件中,对新能源汽车的界定并不统一。其实,新能源汽车的提法确实不太科学。“新能源汽车”和“使用新能源的汽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请问,您认为对机动车应该如何分类?
杨裕生:我认为应根据动力来源对机动车进行划分。包括:1.以内燃机驱动的车辆,包括使用汽油、柴油的传统汽车和使用生物燃料、乙醇、甲醇、二甲醚、天然气等替代燃料及混合燃料的新燃料车;2.以电动机驱动的车辆,包括使用燃料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各种混合电源的车辆;3.内燃机与电动机两者驱动的混合动力车,包括微混、轻混、中混、重混、其他混合模式(含充电式混合动力)。在混合动力汽车中,(1)油-电混合动力汽车(HEV),不需要外充电。例如日本的普锐斯。此车所需电池组的容量小,电动机动力系统只在车辆起动和爬坡时提供辅助功率,电池的电来自车上的内燃机发电和制动回收的电能,故全用油,省油不多(平均节油率可达10%~15%);结构复杂,加工要求高,价格不低。(2)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PHEV)也有电、油两动力系统,电池组容量较大,用市电给电池充电,纯电动行驶40~60km,长距离行驶时内燃机的动力直接传到变速箱。
电动汽车产业化亟需国家战略
吴 平:如果说每一次经济危机都孕育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那么当能源供应日益短缺、甚至枯竭之时;当汽车尾气侵害人体生命健康之时;当全球气候变暖,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物种面临灭顶之灾之时,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则显得更加迫切。
当今许多国家都纷纷出台政策支持电动汽车的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特别是为应对经济危机,各国实施的经济刺激计划都包含了发展电动汽车的条款。例如,德国政府在2007年就将锂离子蓄电池做为攻关项目,并由60多个单位组建了锂离子蓄电池创新联盟。英国政府计划总预算2.5亿英镑,从2011年起实施为期五年的电动汽车资助计划。
杨裕生:美国布什政府曾大力支持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热了好一阵子。但2006年降温了,布什亲自宣布,“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不是解决能源问题的近期、中期办法,而是长期的办法”。奥巴马政府上台100天就宣布停止支持燃料电池电动车发展,半年许(2009年8月初)就发布了“‘下一代’电池和电动汽车计划”,总经费24亿美元,要求企业按1:1的比例配套24亿美元,发展9类、48个科研生产项目。美国不仅有完整的一套布局,而且力度很大,动作果断,拨款迅速。值得一提的是,这24亿美元计划中没有支持燃料电池电动车和油电混合电动车(HEV)。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