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产能过剩悬疑 过于依赖国外设备技术

2010年05月11日 14:17 1198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设备技术“依赖症”
  多晶硅主要有两种用途,一种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应用,一种是应用于光伏产业(太阳能)。
  据了解,用于生产微电子的多晶硅纯度级别在99.99999999%以上,而太阳能级多晶硅纯度通常为99.9999%。
  高宏玲介绍,目前国内多晶硅产品分为两个级别——微电子级和太阳能级。而国外多晶硅产品基本都能达到微电子级。
  之所以出现这样大的差别,这与国内多晶硅企业不掌握核心技术和设备有关。“物理法生产的多晶硅产品品质较差,而改良的西门子技术,其工艺的要求比较高。”四川新光硅业公司总工艺师过惠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运用改良西门子技术生产多晶硅的企业,除去少数几家国企之外,其他企业整套设备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购买这些设备动辄上亿。”高宏玲表示。
  即使拥有了这些设备,如果工艺技术掌握不好,不但会污染环境,还会直接影响产品纯度。
  中科院院士王占国也曾指出,中国目前还没有完全掌握改良的西门子技术。
  据悉,目前国内在建多晶硅生产厂所用的改良西门子生产法是向俄罗斯购买的技术,而该技术与美国、日本等国企业还有相当差距。 正是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才导致国人得出多晶硅属于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的结论。
  专家表示,如果严格按照闭环技术生产,造成环境污染的概率很小,只是偶然事件。
  多晶硅行业亟需整治
  业内人士认为,多晶硅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三高”——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是其重要特征。因此尽快设定行业准入门槛成为该行业健康发展的紧迫要求。
  “此前多晶硅行业的确存在着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这无助于多晶硅企业掌握核心技术,也不利于实现核心设备的国产化。”中国电科集团第四十八研究所副所长伍三忠认为,国家应该制定相关准入门槛来规范这一行业的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行业特别需要政府推动,但政府调控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他们认为,调控应限定在准入标准、产能预警和政策协调三方面,但不应通过规模、技术等指标设定准入标准,而应强调环保、用地等标准。
  “回顾其他产业的发展就不难发现,市场竞争才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最大动力。”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曾表示,比如家电、汽车、计算机等行业,当年都是千军万马进入,经过多年激烈竞争,剩下的都是大而强的骨干企业。
  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多晶硅价格出现暴跌,国内多晶硅市场开始“退烧”的情况下,出台行业标准恰逢其时。
  “不越位,不缺位”是企业对政府调控的共同期待。其实,多晶硅行业调控的边际在《可再生能源法》中早有界定:“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国家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参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依法保护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者的合法权益。”
  业内期待,以多晶硅为代表的新能源管理体制早日理顺,多晶硅产业以期迎来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

[1] [2] [3]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