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之铜铝锌解读

2009年05月19日 8:54 1461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作者:

  5月19日消息    《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2009年至2011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指出了路径,针对每年的具体目标,笔者认为可理解为 “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2009年使行业生产恢复正常水平,淘汰落后铜冶炼产能30万吨、铅冶炼产能60万吨、锌冶炼产能40万吨。笔者认为,这第一步是最关键的一步,考虑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9年还会延续,所以有色行业2009年之振兴重点就是应对危机、恢复生产。
  第二步:到2010年底,淘汰落后小预焙槽电解铝产能80万吨,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同时,企业重组取得进展,形成3-5个具有较强实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将在2009年下半年触底回升,所以危机过后,我们要在2009年第一步恢复生产的基础上,把2010年工作重点放在节能减排和企业兼并重组之上,鼓励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做大做强。
  第三步:到2011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铜、铝、铅、锌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分别提高到90%、70%、60%、60%;使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11年,铜、铝、镍原料保障能力分别提高到40%、56%、38%;再生铜、再生铝占铜、铝产量的比例分别提高到35%、25%,比2008年分别提高6个和4个百分点。笔者认为,在经过了前两步之后,有色产业得到初步调整和振兴, 2011年规划的目标放在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以及加强对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上面,这显然是对有色金属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产业的中长期发展。
  产业振兴的“三步走”既着眼于产业长远的结构性调整和升级,又充分立足于现状,这体现了《规划》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原则。

保大压小或刺激产能再扩张
  《规划》中,笔者看到“喜”的一面,同时也产生了一丝“忧”虑。根据《规划》要求,今后三年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改扩建电解铝项目;严格执行准入标准和备案制,严格控制铜、铅、锌、钛、镁新增产能。另一方面又规定对有色金属企业实行差别对待,有保有压,即对于产能落后的企业给予压制,逐步使其被市场淘汰;而对于骨干企业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力争形成3-5个具有较强实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笔者认为,国家这种保大压小的政策倾向有可能助长新一轮的产能扩张。由于国家产业政策严格限制规模较小的项目上马,这会助长各企业纷纷上马大项目,而属于淘汰范围内的落后产能的技术改造、扩大产能则很可能成为这一轮产能扩张的主力。
  而且,政策上的倾斜也使得产能扩张略有抬头。譬如,除电解铝,目前有色金属项目的审批备案都在省级政府完成,这造成了地方政府有资源就敢上项目的投资思路;尤其在目前经济环境仍不明朗,就业压力激增及地方GDP增长的大背景下,地方有色金属资源投资热情不减。如在2009年一季度,铅锌采选业施工项目新开工项目投资20.2亿元,同比增长28.4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3%。

配套政策必须细化
  虽然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已经出台,但是配套政策仍待完善。有色金属产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高,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如今整个产业出现了诸多问题,又岂是《规划》所能完全涵盖?所以我们强烈呼吁各部委抓紧制定和公布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配套政策和细则。
  仔细揣摩便可发现,需要研究和细化的内容还是很多的。譬如,《规划》提出,在继续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同时,进一步调整有色金属产品出口退税率结构,研究适当调整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研究进一步扩大有色金属国家收储规模的方案,抓紧建立和完善国家收储机制;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专项资金,以贷款贴息形式支持有色金属产业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抓紧推进直购电试点等内容。那么“两高一资”的内涵和标准又是什么?这就需要对加工贸易禁止和限制类目录做出进一步完善。商务部表示,以后部分原被划定为“两高一资”的产品可能会从禁止类、限制类目录拿出来。同时,财政部有关人士也表示,有色金属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在前期进行调整的基础上还将进一步研究完善。此外,《规划》还提出支持骨干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简化境外项目审批程序,完善信贷、外汇、保险、财税、人员出入境等政策措施;加强境外资产的经营管理,切实防范和化解风险;严格境外资源开发企业准入条件,对符合准入条件的骨干企业,在境外资源开发项目的资本金注入、外汇使用等方面给予支持。但是这些相关细则尚未出台,还需要有关部委对如何鼓励企业海外开发资源进行政策上的规范。
  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公布体现了国家对于该产业的充分重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有色金属产业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客观上也必然要求进行一次大的调整,而《规划》给产业调整与振兴描绘了纲领性的蓝图,预示着有色产业的春天并不遥远。但在《规划》出炉之后,配套政策必须及时跟上而且要做到充分细化,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药到病除。

铜政策主导拉动国内消费
  国家对有色金属及钢材等基础类原材料的消费拉动相当重视,几个振兴规划中,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家电下乡政策,都能为有色金属消费提供有利支撑。我们认为,虽然目前的精铜消费“国进民退”,但与2008年国内紧缩浓烈的气氛相比,信贷宽松、经济转暖的环境,将延续精铜消费保持稳定趋势。
  当然,出口环境所带来的压力仍然明显,机电产品出口在4月下降22.2%,形势不容乐观。2009年,家电行业面临挑战,产量预计持平或下降,其对大宗原材料的需求也将稳中有降,而空调器产量、电机产量可能出现的小幅下降将影响涉铜需求。
  《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针对出口,强调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支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出口,转变出口方式,带动有色金属间接出口,对符合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的大型铜冶炼企业开展加工贸易试点。目前,政策的制定涉及铜产业链产品的各个环节,具体实施力度极大,2008年10月—2009年4月,铜材产品退税政策调整密集,2009年2月国家批准7家大型铜冶炼企业有限制地恢复加工贸易出口电解铜。
  从效果上讲,在全球实体经济没有恢复的情况下,各国出台的出口刺激政策,偏向中性。铜材来看,去年国内铜材出口占产量比平均只有6.35%,出口方面的影响相对有限。而精铜出口虽然在政策影响下3月环比大增114%,但与庞大的进口量相比仍微不足道。
  因此,由于2008年精炼铜终端消费并不乐观,笔者认为今年在国家政策的集中拉动下,终端需求不会出现萎缩,甚至有可能略好于2008年,对于消费的预测,我们维持今年年初的判断,增速在4%—5%。
  对于中国国储铜收储量的猜测,引发了春节后内外盘铜价的快速上扬。从1—3月国内精铜迅速膨胀的表观消费量(产量+净进口+国内显性库存)推测,第一季度国内铜供给量大约多出35—40万吨的份额。这其中,笔者认为有一部分国家收储的力量,但也有一部分源自现货商的囤货。从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2—3年内收储40万吨的精铜收储建议来看,结合当时国外贸易商严重的惜售情绪,传闻中已完成的30万吨收储量打个对折的可能性比较大。
  《规划》提出抓紧建立国家收储机制,笔者认为建立长期完善的收储制度,从战略角度考虑,多元化分散国家储备,能够对价格起到中长期的提振作用。这样与年初以帮助有色企业在价格重创下度过难关的短期目的不同,如果价格长期趋势向上,那国家收储对价格的敏感度不会太大,不一定非要等跌至前期低点再进行第三轮收储。也就是说,此前国家收储对价格下挫带来的被动性支撑,在经济周期、价格长期趋势、战略性需求的判断下,将变得更为主动。
  总之,从需求角度考虑,国家对有色金属产业的振兴,立足国内,通过对基础设施、电力投入的拉动,我们的铜需求应能在2—3年中保持平稳。中长期考虑,中国自身的铜需求是有潜力的。
  与铝锌行业不同,国内精铜是绝对的进口方向,采选、冶炼企业虽然在去年年底损失惨重、利润急剧下滑,部分跌破成本线,但过剩的形势主要是需求快速下滑导致的,在我们对精铜消费做出乐观判断后,精铜供给链应能获得稳定发展,精铜产量能够获得平稳增速。一季度,一些有色上市公司业绩环比已大幅度减亏,大多数企业从4月份开始盈利,预计二季度可基本完成扭亏目标。
  《规划》提出了将2011年铜原料保证能力提至38%的目标,且鼓励开发境内外资源,并给予优厚的融资优惠。从国家统计局4月份的有色金属产量数据看,前4个月铜精矿自给率仅22.7%,但精铜产量累计同比增长6.7%,铜精矿增速好于冶炼,累计同比增长9.5%。
  冶炼产量增速的下滑,与硫酸价格暴跌、再生铜资源减少有关。规划指出,2009年国家将淘汰落后铜冶炼产能30万吨,严格执行准入标准和备案制、问责制。落后产能淘汰对精铜供给影响有限。国内铜冶炼行业最重要的关键,还在于原材料的保障。规划强调加强行业协会(商会)的合作,我们希望年中的TC/RC加工费谈判,能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针对再生铜,规划明确指出再生铜使用比例在2011年应提高到35%。国内来看,再生铜在冶炼短流程、铜材加工领域使用广泛,但行业自身集中度极低,拆解工艺落后。今年来看,再生铜行业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进口废铜原料因受发达经济体金融危机影响,供给受限;二是国内对再生行业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的做法,加重了行业运营成本。不过,这也强化了再生行业的准入门槛。我们认为,对于再生原料,在中国精铜消费“一只独秀”的环境里,随着价格、消费的回暖,废铜进口的趋势慢慢走升,4月废铜初步进口数据已回复至40万吨,基本持平于去年10月。而对于增值税制度,希望相关部门更进一步减轻返税流程,降低再生行业流动资金压力。
  对于铜材行业,在产业链中,面临相对严重的产能过剩。虽然集中建设时期已近尾声,但行业整体利润微薄。规划指出,铜材领域应加强技术改造,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高精尖深加工项目所需的高附加值特种铜材。
  《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指导未来三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蓝图。在外需不稳,内保增长的环境里,能够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争取到平稳运行、优化结构、完成产业升级的时间与机遇。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