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变废为宝 力推循环经济向纵深发展
2010年03月02日 11:25 1093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三、为再制造产业营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加快再制造产业发展是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方面,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再制造产业化的步伐,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对全面提升废旧机电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展再制造产业有助于突破国际贸易壁垒,自2009年开始,北美国家要求我国销售到北美的工程机械产品,必须具有再制造服务机构,否则用户不接受我国产品,发展再制造工程势在必行。
我国作为装备生产及使用大国,设备资产已达几万亿元,其中部分装备因达到寿命将被淘汰和报废,汽车、工程机械、机床等社会保有量已达相当规模,如汽车保有量达6467万辆,14种主要机型工程机械保有量达290万台。发展再制造产业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目前,由于一些政策的约束,限制了再制造产业的发展。例如目前我国实行废旧发动机禁止进口的限制政策,报废汽车五大总成必须回炉冶炼等,堵死了汽车发动机等再制造旧件的来源,切断了再制造行业的原材料供应。此外,再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尚未制定,缺失相关技术标准,对再制造产品的认证依据无章可循,规范的市场和服务体系没有形成。
对再制造产业要加大支持力度,促进该产业尽快形成规模,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可行的激励政策,将再制造列入“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适时调整对汽车及其零部件等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限制性政策,解决旧件毛坯来源和再制造产品的市场流通;研究制定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要求制造商明确在产品设计制造时就考虑产品的可再制造性等;要建立和完善再制造产品的生产和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再制造产品市场流通的监督管理,对再制造行业采取严格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规范再制造行业进入和退出的相关条件和要求,对再制造产品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强制标识、产品信息备案等制度,规范再制造产品生产和销售体系;加强进口废旧产品检验和监管,对从事再制造的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等行政审批或备案制度。注重再制造标准体系的建立,并与国际标准接轨,制定再制造产品技术标准、废旧产品检测与评价技术标准、再制造技术标准、再制造产品质量标准和再制造管理标准等。
四、建立循环型社会体系至关重要
循环经济不仅体现在产业间的耦合、链接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循环型社会体系的建立同样重要。建立城市绿色照明系统,城市污水、污泥资源化,餐厨垃圾、建筑废弃物、食品包装物资源化等工作都应大力推进;转变消费观念,推进绿色消费,引导公众消费模式,自觉做到节能、节水、节粮、节材、垃圾分类回收;倡导消费绿色标志产品,消费者积极购买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无公害标志食品等绿色标志产品;建设绿色交通,提倡绿色出行;建设绿色社区和绿色政府,政府要带头转变观念,提倡简朴办公,倡导文明的消费观和环境价值观,提倡健康、简约生活等等,要从上到下提高全民的节约和环境意识,这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也是需要政府下大力量推动的领域,要坚持不懈,全方位推进循环经济。(作者单位: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