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企业遇生存难题 三难迷局亟待破解

2009年04月30日 10:0 592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节能减排   作者:


  节能企业遭遇“三难” 行业壮大困难重重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国多数节能管理企业深陷“三难”困局。
  一是节能模式推广难。江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副秘书长董忠强说,EMC能帮助企业减少能源的使用量,减少企业开支,因而备受民营企业的青睐,但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积极性不高。
  江西樟树市某大型国有企业有两台6000伏高压500千瓦引风机和两台450千瓦鼓风机,风门均由手工控制调节风量。经检测,如果该企业四台设备安装节电装置,每小时可节电498度,每年节电392万度,节约电费157万元以上。
  为说服该企业引入EMC,江西省工经联领导多次上门为企业出主意、提措施,想促成好事;节能公司也提出不要企业出一分钱,由节能公司投入550万元改造费用,双方利润分成,但该企业最后仍以技改为借口推脱了此事。据了解,江西许多节能管理公司在向国有企业推广EMC时都“碰过壁”。
  董忠强说,“合同能源管理”在国企推广困难重重,除了节能意识差之外,主要原因是节能指标考核不落实,节能缺少紧迫感,节能效益与领导和员工没有直接利益关系,节能改造成了多此一举。一些管理人员甚至认为省下这几百万对于企业来说是“九牛一毛”,普遍存在企业“怕麻烦”、“白给都不要”现象。
  二是节能企业融资难。按照“合同能源管理”通行的运作模式,项目启动之初,由节能公司先期提供启动资金,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一揽子服务,后期与客户利润分成、收回投资。然而,目前进入我国节能管理领域的多数是一些有技术缺资金的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资产担保,很难从银行申请贷款,启动资金短缺成了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市场迅速壮大的“拦路虎”。
  江西分享节能公司副总经理邹东亮说,“合同能源管理”资金回收周期一般在3年以上,企业先期必须拥有足够资金才能同时启动多个项目。节能公司出让的是技术,拥有的只是未来的收费权和现金流,而银行所看重的却是土地、厂房等能够作为抵押的资产,节能企业贷款非常难。分享节能公司进入江西市场以来,没有从银行获得过一分钱贷款。
  三是节能资金回收难。对多数人来说,“合同能源管理”是新生事物,为开拓市场,节能公司往往和客户先定口头协议,工程运行1年见效以后,双方再签订正式合同,埋下了资金回收难的风险。但由于市场秩序不规范,企业诚信度差,一些客户在项目运行半年见效之后往往毁约,或是中止合作,或是提出购买设备,导致节能企业遭受巨大损失。江西优和公司董事长萧山说:“节能管理企业资金链本来就很紧张,一个项目投资回收延期,对企业可能就是灭顶之灾,政府应该下力气管一管节能市场。”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