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价格拐点 言之尚早

2007年07月13日 0:0 288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轰轰烈烈的金属牛市,从2003年启动,到今天已经历了四个年头。目前领头羊铜价的大幅回落,是否预示着轰轰烈烈的有色金属牛市就此终结?
  “从总体上来看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牛市结束。只要主要金属的价格依然以美元标价,在美元远期将持续疲软已经成为定局的情况下,主要有色金属价格就没有下降的理由。”广发期货分析师楚展志向记者表示。
  期铜( 64320,-620,-0.95%)分析师景川也支持上述看法:“美元指数在近期虽然出现了一些回升,但其总体下行趋势没有受到威胁,因此短期的反弹对金属价格的压力较为有限。这一点从全球商品综合指数的运行上就可以看出,在美元反弹的过程中,CRB指数维持横盘整理格局,并且其整体上升趋势仍然保持完好。”
  除了美元这样的标杆因素之外,对整个有色金属价格影响最大的就是被各大机构津津乐道的“中国因素”。
  而目前对“中国因素”的解读除了将基本面继续描述成一位永不满足的“大胃”之外,又加上了“宏观调控”这个新的炒作题材。
  长城证券的分析师告诉记者:“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国内资源供应严重短缺,根本无法满足目前及将来的消费需求,即使是有资源供应保障能力,由于资源质量很差而缺乏市场竞争力,进而导致资源供应短缺而需要大量进口,且这种现象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对外依存度还会继续升级。”
  以铜为例,每年有大量的精铜被用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器、电力和住房装修领域,而中国持续增长的人口正在以井喷的速度需求着大量的住房。
  “与世界有色金属价格的牛市启动相伴,中国高考2003年第一次突破650万人,铜价和中国每年高考的人数一齐增长,其增长率相关程度之高令人难以想象。”英国CRU期铜分析师Jeremy Goldwyn调侃道,“几年后,毕业生进入婚育年龄,对住房的需求将集中释放,到那时我们关心的就已经不是需求了,而是中国脆弱的供给能力,这样硬性的缺口只能通过全球资源配置,而这将必然持续支撑铜价牛市。”
  中国对有色金属的需求总量可与20世纪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所消耗的数量相“媲美”。由于有色金属的地质属性,使其供应呈现相对刚性,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有色金属供需缺口将继续存在,价格将保持坚挺甚至持续上升。
  现在更加引人瞩目是关于“宏观调控紧缩”这个题材。
  从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来看,矿产原料对外依存度大幅上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节能减排任务艰巨都是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限制“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耗能、资源性)行业的过度发展,国家从2004 年开始便下调了部分有色金属类的出口关税,但是从2006 年9 月以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在有色金属产能释放和出口加快的背景下逐步加大,从2006 年9 月到2007年6 月,国家对包括铜、铝、铅锌、锡、镍的出口退税已经取消,对于部分加工类商品的出口退税也给予下调,而对于具有中国优势的稀土、钨钼等金属矿产品加征10%的出口关税。
  长城证券认为:“通过提高进入壁垒限制大量进入者,避免行业再过度扩张,行业内优势企业将从中获益。总成本领先战略成为未来企业发展首选。国内上市公司应因地制宜,度身打造产业链局部优势。而对于中国优势的稀土、钨、锡等行业来说,有利于保护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稀有金属资源。另外,我国出口下降,也将减少国际市场的供应,从而长期将使得这些资源价格出现上涨,国内相关企业将大大受益。”
  金属价格的上涨,对于拥有矿藏资源的上市公司来说,无疑是利好。而对于没有矿藏,只能靠购买矿石原料的上市公司来说却是利空。可能会出现,加工商的业绩也会因为金属价格上涨而大幅提升,但是这种业绩的继续性值得怀疑。这也就是很多没有矿藏资源的上市公司着急大举买矿的重要原因。
  有些上市公司在本轮的金属牛市中,持续看空金属价格,所以进行了大量的卖出套期保值的期货操作。当然这种操作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期货上巨大的亏损蚕食了原本丰厚的总利润。对于此类上市公司,投资者需要加以注意。期货市场的风险回避工具使用不当,可能会对上市公司业绩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仅供参考,中国有色网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