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价飙涨冶炼业为何陷入亏损怪圈

2007年07月19日 0:0 542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今年以来,随着铅期货价格飙涨70%,铅矿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而以铅作为原材料的国内铅冶炼企业却是大面积亏损。 
        进入7月以来,伦敦LME铅期货价持续地刷新历史新高。7月5日,铅价一度达到2912美元每吨的高位,报收2845美元,铅价超过铝价55美元。而国内铅价从6月初的16800元/吨升至6月底的19000元/吨,一个月上涨了2200元/吨,涨幅达13%。
大面积亏损 
       “炼一吨亏一吨,这就是铅冶炼企业的现状。”6月29日,业内人士在易贸资讯主办的2007铅锌及下游产业市场论坛上说。更让业内人士担忧的是,在有色金属价格普遍走低的情况下,铅市逆市上扬。他们预计,三季度铅价将继续上涨,冲破3000美元/吨的大关指日可待。
        据了解,如果用进口铅矿生产,在国内销售每吨要亏损120元,如果出口的话,则要亏损1800~2000元。而用国内的矿产资源生产仅仅是持平而已,面临更大亏损窘境甚至直接为生存担忧的是那些没有上游资源的铅冶炼企业。
       “由于亏损太厉害,新凌铅业今年已经减产40%。”河南灵宝新凌铅业公司的何永刚日前说。据悉,铅价的上涨对于新凌铅业这类40%~50%的原料矿都需要进口的企业来说压力太大。目前,进口矿的价格已经超过了销售成本,现在只能通过以前储备的进口精矿和购买一部分国内精矿来维持生产。有市场人士说,没有上游矿山资源的冶炼企业将根本活不下去,现在许多中小企业已经停产关门,剩下的很多企业也是在亏损边缘生产。
        据悉,不少铅冶炼企业为获得微利,不得不靠从铅锌伴生矿中提炼出银卖钱来上拉差价。虽然有矿山的企业还能维持生产,但主要是靠着矿山这一部分利润支撑,铅冶炼行业本身已无法获利。
        而更严重的是,现在甚至连铅下游消费企业也受到牵连,一些小蓄电池生产商基本已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据悉,浙江超威电源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蓄电池为主的铅终端消费商,谈到终端企业如何应对高价铅时,其副董事长周龙瑞对媒体表示:“由于铅价提高,企业资金周转压力越来越大,而融资渠道却又非常有限。随着市场消费变得更加理性,锂电池等替代品的出现,无形中又给铅酸电池造成压力。”他表示,目前一些中小企业甚至在考虑向下游延伸,进入深加工领域。
定价权缺失
        铅原料价格的持续暴涨,铅冶炼产品价格理应水涨船高。然而,国内却是一反常态,出现目前铅矿价格高于铅冶炼产品价格的怪现象。业内人士指出,怪现象发生的本质是不合理的铅精矿进口和铅锭出口格局。
        据了解,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铅精矿和铅锭销售,都非常依赖国际市场的现状。由于我国的铅精矿比较少,矿山少而且矿产质量不高,因此铅精矿主要依赖进口。同时,我国又是铅加工的大国,铅锭主要出口,对于国际市场的依赖非常大。
        据有关统计,现在每年需要进口70万~80万吨金属量的铅精矿到中国来加工,同时国际市场铅金属的平衡又要靠中国每年出口40万~50万吨的铅锭才能达到。专家指出,这样的平衡是一种不健康的平衡,因为一旦国外卡住原料铅精矿的输出、抬高价格,我国的铅冶炼企业就面临破产。而6月1日起对铅锭出口加征10%的关税,就是铅精矿价格抬升的契机。但从一段时间平均价格来看,国内价格总是高于出口价格,基本堵死了中国企业出口的门槛。
        近一个月来,国际铅价连续飙升,国内铅企成本也随之大增。同时,10%关税的增加让国内铅锭很难出口,而国外贸易商又不愿接受高价铅锭。为维系经营,国内铅企不得不低价在国内销售铅精矿,在国外低价卖出铅锭。 
        因此,国内铅企恶性循环的亏损怪现象形成的动因是:一方面要依赖国外的铅精矿,一方面铅锭的出口之路又被堵死,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而国内铅精矿又卖不出价钱,多种不利因素都导致了国内铅冶炼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专家强调,我国铅行业的这个怪现象并不是关税政策造成,主要原因还是中国没有定价权。据介绍,铅价的暴涨使得我国铅冶炼企业在国际铅精矿博弈中失去优势,目前国际上谈判加工费是以LME三个月铅期货价格为定价基准,我国又根本没有定价权,只能被动接受价格的上涨以及亏损的现状。
        这样的恶性循环怪圈,加剧了冶炼企业的困境,业内希望能尽快摆脱这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有关专家指出,要摆脱这个恶性循环的怪圈,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不满足环保要求的企业必须关停,这样才能保证规范生产,降低产量从而降低对进口精矿的依赖度;其次,联合国内铅冶炼企业设定合理的加工费以确保自己的利润,而不至于让国外供应商抓住目前国内企业各自为政的缺点逐个击破;第三,最重要的是中国必须有自己的定价权,这样国内铅企就可以利用期货来进行套期保值,甚至对抗国外对国内铅行业实施的压力。
 
 
 来源:中国工业报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