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模式”成就世界锡业龙头
2008年04月15日 0:0 376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锡
云南锡业集团冶炼厂精炼车间的工人在浇铸锡锭。
“锡都”曾面临的困境
作为世界“锡都”的云南个旧矿区,锡业生产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但却同样存在体制不顺的问题,资源矛盾和资源纠纷持续不断,矿山开采秩序混乱,对矿产资源的破坏、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多年重复建设造成上下游生产能力不匹配,选冶加工能力过剩,导致一方面选、冶企业开工不足,另一方面争原料、争资源加剧了原料市场、矿山秩序的混乱。
改革开放初期,受“大矿大开,小矿放开,强化开采,有水快流”、“先上车后补票”等指导思想的影响,数万人涌入个旧矿区,乱采滥挖,造成个旧矿区矿业秩序极度混乱。云锡集团老厂书记周志坚回忆说:“当年很多人都在这里采矿,整座矿山被挖得千疮百孔。”
尽管经过20多年连续不断的整顿,矿业秩序有所好转,但由于体制不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到1998年,个旧乡镇和民营矿山还多达340余户,2002年清理压缩到228户。更为突出的是16户国有大中型矿山直到2002年还没有划定矿界,无证开采,导致重复投入,相互争抢资源,安全隐患严重。
全面推进 锡都资源大整合
首先对个旧市属红旗矿等6矿2厂国有企业采取资产、负债、人员整体划转云锡集团的方式,实现国有矿山企业的大整合,之后立即组织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系统优化的工作,并实现了管理和文化的对接。
在实现了国有矿山企业整合的基础上,云锡集团提出“统一规划布局、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和产品流向,依法独立核算”的民营矿山企业整合模式,实现了对15户民营矿山企业的整合。对生产区域相对独立的,进行独立整合;对生产区域与老厂锡矿区域紧密相连,生活区域又同在一片的采取成立矿直属工区的方式合并整合;对与老厂锡矿生产区域严重交叉重叠,老厂锡矿在该区域能划出固定区域的,采取划定区域的方式整合;对与老厂锡矿生产区域严重交叉重叠,而老厂锡矿无法单独划定区域的,采取保留其现有生产点的方式实施“点整合”;对于少数民营企业,因其生产区域处在已整合企业范围内,就采取协调、引导其与已整合企业再度整合的方式进行整合。
同时,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制订了《个旧矿区矿山清理整顿标准》,个旧市政府对不符合规范和标准的其他民营、个体采矿者,依法进行了清理整顿。云锡集团参与建立了个旧矿区巩固整合成果的长效机制,对无证开采行为依法取缔,对越界开采依法制止。建立健全了矿山动态巡查制度,建立了矿山巡查执行队伍,及时发现、制止和取缔违法盗采行为,依法维护矿产资源开发秩序。6年来,当地州、市政府组织了大规模清理整顿近20次,共取缔非法开采企业和个体采矿者100多户,炸掉坑道200多口,拆除工棚700余间,收缴炸药700多公斤,雷管1000余发,管制刀具500多把。
2007年,云锡集团又进一步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优化,清理注销27户三级以下企业,进一步提高管理集中度,整合生产经营管理资源,进一步推进个旧矿区新一轮民营企业深化整合工作。
“个旧模式”给我国矿产资源整合带来了什么
国土资源部、有色金属行业协会的领导到个旧调研后认为,个旧模式为我国矿业调整结构,转变矿业增长方式作出了示范性贡献。
矿业开发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的技术方案的制定。在矿业资源整合中,要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优势作用,利用其人才、管理、技术、资金和平台的优势,把以前的各自为政、小矿小点的无序开采整合,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资源整合使矿产资源管理得到加强,有效遏制乱采滥挖、越界开采、非法转让矿业权等违法活动,从根本上化解资源矛盾和纠纷,促进企业和矿区社会稳定。整合以后,各小企业的精力都转到如何搞好管理、抓好生产上来,而不再把精力用在互相抢资源上。
通过把民营矿山整合到国有大型企业,使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在“个旧模式”中,实施整合后,云南省主要锡矿资源集中到云锡集团,实现从更宏观的层面上,规划更大的发展,有效避免重复投资和建设、浪费资金,推动矿业结构调整,为培育世界级龙头矿业集团奠定了基础。
随着云锡集团在国际锡行业话语权的增强,印尼邦加省政府、印尼蒂玛公司等国外知名的锡生产企业及锡资源赋存地政府纷纷到云锡集团洽谈合作,目前云锡集团在印尼和新加坡已经投资建设了锡矿山、选矿厂和锡冶炼厂。 (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