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黄金几近枯竭 中国金城转战铅锌

2009年03月26日 14:30 613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据经济视点报消息,曾经为共和国奉献了40余年青春、贡献了740多万两黄金的灵宝遇到了一个新的发展节点。
  作为黄金产量占全国县(市)第二位的“黄金之城”,灵宝黄金产业在其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黄金产业产值占工业生产总值的75%,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上。
  然而,黄金资源的几近枯竭,对于灵宝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这个曾经以“黄金立市”的城市下一步如何突破资源枯竭的瓶颈,抓住这一难得的转型机遇?
  4.6年的期限
  灵宝是依托黄金开采业而发展起来的典型资源型城市。
  时间追溯到1976年,以枪马金矿开工为标志,掀开了灵宝地方黄金工业发展的序幕。1980年,灵宝黄金产量首次突破万两大关。
  随后,在“有水快流”政策的带动下,金矿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2007年,灵宝境内的黄金产量已高达62.3万两。
  因果相循,也正是这种高强度的开发,加上以往无证采矿、越界采矿,甚至一部分人偷矿抢矿,造成了灵宝黄金产业今天几乎无米可炊的现实。
  据灵宝市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按照灵宝近三年来平均消耗储量与产金量1.3比1概算,全市浅层已探金矿平均可服务年限仅为4.6年。
  根据国土资源部危机矿山类型划分标准,保有可开采量服务年限不足5年的,属严重危机矿区;不足10年的,属中度危机矿区;不足15年的属轻度危机矿区,灵宝市矿山已经属于严重危机之列。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灵宝市在短期内不能探明新的接替资源,势必严重威胁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该公司2008年精炼提纯国标Ⅰ号、Ⅱ号黄金达35吨,但整个灵宝市所能提供的原料仅为10吨。
  资源的危机、企业的困难,加快了灵宝市申报“资源枯竭城市”的步伐。
  黄金“双刃剑”
  据悉,河南本次申报了两个城市。为了能够顺利获批,灵宝市主要领导多次赴省进京汇报工作。
  上述灵宝市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获批为资源枯竭城市之后,灵宝可获得国家财政的支持。2007年,财政部对第一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下拨了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8.32亿元。其中河南焦作作为煤炭资源典型枯竭城市,位列其中。
  在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的审批中,灵宝比数量众多的煤炭资源城市具有了先天的典型优势。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七五”、“八五”期间,国家财政部曾为灵宝黄金企业发放了数亿元的黄金地质勘探基金和黄金生产发展基金,但2000年后,又将之前拨付的“两金”作为债权全部收回,不但使企业发展资金严重匮乏,而且使大部分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目前,灵宝黄金产业失业人员占全市失业人员总数的60%以上。
  同时,随着黄金产业的发展,灵宝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较大的破坏,据灵宝市统计,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全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10%,累计已达50亿元。
  根据灵宝生态恢复治理规划,仅几项基础生态恢复工程预计就需投入7亿元左右,即使分5年完成,每年也需1.5亿元左右。而灵宝2008年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有7亿元。
  再造一个灵宝
  根据国务院的要求,资源枯竭城市要在省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尽快制定、完善转型规划,提出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对此,灵宝市发改委一负责人称,针对黄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难题,2003年,灵宝提出并实施了“区内整合、区外开发”的产业发展战略。首先将全市13家地方国有黄金企业整合重组,组建了黄金股份、金源矿业、黄金投资三大区域性黄金集团公司,改变了过去黄金矿山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弱小、消耗严重、采富弃贫的状况。并对三大公司周边的非国有黄金企业的探矿权、采矿权运用经济手段依法收购、兼并,使资源、资产、技术向优势骨干企业聚集。
  同时,灵宝大力开展对外合作,进行区外资源开发。目前,灵宝已在新疆、青海、江西等地及吉尔吉斯斯坦建立了探采基地,建设开发项目60多个。2008年,灵宝的区外黄金产量已突破40万两。
  “依照这一发展趋势,用不了多久,我们就有望再建一个灵宝。”上述负责人说。
  在拓宽矿源的基础上,灵宝对矿石的利用率也越发重视,支持、引导企业先后投入5亿多元加大技术改进。如今,灵宝市已形成了黄金产业链、铅业产业链、硫铁化工产业链、铜产业链四大产业链,争取把矿产资源“挤干榨净”。
  其中,灵宝炼铅产业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2004年,灵宝把市里的23家炼铅企业整合重组,成立了4家规模较大的铅业公司。预计到2010年,灵宝将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铅锌冶炼基地。
  下一步,灵宝还将大力拓展非“金”产业。如利用丰富的果品资源,做大做强果汁加工业,打造中西部果汁加工基地;利用老子道家历史资源,打造黄河金三角旅游区精品景点等。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