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矿业巨头中国西藏找到43亿美元藏宝洞

2008年09月01日 10:27 283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综合媒体消息 加拿大矿业公司(ContinentalMineralsCorporation)在中国投资了1亿多美元,仍未实现盈利,但他决定继续投入5亿美元。
  潘纳通对理财周报记者说:"谢通门能把我们在多伦多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股票拉升10倍,任何一笔投资都将在那里获得爆炸性的后期收益。"
  谢通门是西藏的一个小县城,海拔4500米,距拉萨300公里,大陆矿业在那里100%拥有一个储量巨大的铜金矿。预期回报43亿美元
  李是大陆矿业的工程师,原先在国有矿业企业工作,后被大陆矿业高薪聘请负责谢通门项目。
  李对理财周报记者说:"刚开始公司跟我说要在中国挖金、银、铜,我以为他们在开玩笑,当时所有人都在疯狂地挖煤,国外的大公司都在找石油。但是他们真的拿出了详细的计划书,把利润预期都列得清清楚楚。"
  潘纳通显然没有开玩笑,他告诉理财周报记者,经过3年多的考察勘探,大陆矿业已经在谢通门121平方公里范围内探明原矿石储量2.198亿吨,初步估计铜含量0.78%,金含量0.62克/吨,银含量3.95克/吨。
  潘纳通并未透露他的预期收益是多少,理财周报记者根据大陆矿业提供的数据,参考近期国际黄金市场价格计算得出,如果谢通门矿床探明储量全部得到开采,大陆矿业将获得价值18亿美元的黄金和25亿美元的铜,投资回报率超过700%。
  大陆矿业并不是第一个在中国挖到金子的外国公司。2002年,加拿大西南资源矿业公司在云南播卡发现了储量惊人的高品位金矿,该项目总投资2.5亿美元,开采后的利润将不可估量。
  西南资源的惊人发现无疑为众多外国公司打了一支兴奋剂,2003年大陆矿业进入中国。在他们之后,更多国际矿业公司正蜂拥而入,而他们的目光都投向了西部。
  潘纳通对理财周报记者说:"中国现存开采的超过6万个矿中,80%在东部,这些发展成熟的项目许多都由于开采殆尽而关闭。而西南部蕴藏的高含量稀缺金属如铅、锌、锡等还有许多未被开采,存在巨大潜力。"
  潘纳通的观点显然很有市场。2006年中国国土资源报告显示,当年在中国从事矿产勘查开发的国际矿业企业已超过100家,发放有效涉外勘查许可证249件,涉外采矿许可证194件。
  理财周报记者从大陆矿业了解到,除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中国政府的开采控制使潜在大型矿产保存得非常好。同时,中国廉价的厂房、设备、以及劳动力成本配合良好的基础设施,为矿业公司节省了一大笔前期投入资金。
  一家国际矿业公司曾用6个月的时间,在中国建造了一座拥有每天750吨处理能力的尾矿坝工厂,花费400万美元,而同样的厂房如果建在北美、欧洲,成本至少要增加8倍。而且中国市场本身极度缺乏优质金属,在中国开采出矿产后,经过加工,可以就近在中国市场上销售。

合资才是生财之道
  理财周报记者从大陆矿业的资产负债表上看到,自2004年以来,该公司已经在谢通门项目上花掉了1.1亿美元,但几乎没有任何收入。更糟糕的是,大陆矿业至今未能获得谢通门的采矿权。
  不久前,大陆矿业与甘肃金川集团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尽管潘纳通强调这一协议是关于"技术合作和融资"的,但有专门从事资源产业VC的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这其实就是一份合资协议,因为"如此庞大的铜金矿项目,外资公司能否单独获得采矿权,并最终获得收益是一件令人怀疑的事"。
  潘纳通承认,国际公司想独资在中国挖矿"是件很困难的事"。他对理财周报记者说:"我们属于初级勘探公司,传统做法是专注于勘探的过程,获利方式是发现矿床并转售给采矿公司。但在中国这种方式完全行不通,只有在发现矿资源后进行开采才能得利。"
  希尔威金属矿业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加拿大初级勘探矿业公司,与大陆矿业不同的是,它在成功进入中国采矿后获得了不菲的收益。
  该公司CEO瑞峰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希尔威能够迅速获利的最重要原因是入乡随俗。他说:"我们一旦发现一个保存较好的矿床,就要马上启动开采进程以保证现金流,然后在开采的过程中,运用已回流的资金再进行深一步的勘探。简单来说,就是边采边探、先采再探。"
  2007年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报告显示,国家对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运用"引进来"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规范审批权限,以鼓励外资去勘查开采我国矿产资源。然而同时我国的"十一五"规划精神表示,要防止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注重环境的保护和协调。
  另一位资源产业的风险投资人表示,外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采矿淘金,最好还是与中国企业一起成立一家合资公司,由中国企业申请勘探和采矿权。这条途径虽然在获得的利润上要大打折扣,然而可以免去与中国规定的多级政府办理手续的一系列麻烦事。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