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购矿“是时候”了?

2009年02月24日 10:52 467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新材料前沿   作者:

  矿产价格处于“低价区间”
  全球金融危机前景未明,在这个“现金为王”的时代,中国企业却“花钱如流水”——已经或正在大举出海购矿(包括收购矿产资源类企业股权)。
  此前,中资企业类似的“扎堆走出去”现象曾饱受质疑。然而近日,当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再次就中资企业出海时机等问题向业内征求意见时,发现不少长期跟踪研究矿产资源的市场人士普遍开始对这一举动表示“基本支持”。原因很简单:当前购矿已经“划算”多了。
  “战略布局不能强求抄到最底部,好的资源,价格便宜就值得买。”银行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孙勇告诉本报记者。
  矿业价格大幅折价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给中国矿产资源类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一段时间的“蛰伏”之后,中资企业出海购矿的脚步又一次加快。
  继2月12日中铝集团195亿美元注资澳洲力拓集团后,16日,中国最大的金属贸易商中国五矿集团又出价26亿澳元(约合17亿美元)收购澳洲矿业公司OZ Minerals。18日,市场中又传出华菱管线拟5亿澳元投资澳矿企FMG的消息,据传此举还得到了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的支持。而就在不久前,鞍钢、首钢和武钢等钢铁巨头也先后出手购得澳大利亚中小矿山企业的股份。
  金融危机肆虐之下,矿产资源类企业的市值都大幅缩水,澳元也出现大幅贬值,这大大降低了我国企业收购资源的成本。其中,中铝投资力拓就是很好的例子:同是2月,2008年和2009年中铝两次出手购买力拓股权,其股价就前后相差了47%。
  2008年初,中铝联合美铝收购力拓股权时,付出的代价是约60英镑/股。而最近这次出手,中铝以约72亿美元认购力拓集团发行的可转债,转股后中铝在力拓集团整体持股比例将由目前的9.3%增至约18%——也就是说本次中铝相当于以72亿美元的代价购买了力拓集团将近9%的股权,即每股价格比2008年初降了47%左右。
  而这一跌幅,在业内人士看来还不算很到位。“中铝此次出手,也只是买在了一个基本合理的价格。”中国钢铁产业网经济分析师孟庆恒表示。
  相比中铝为第一次成功出手付出的“昂贵代价”,中金岭南对澳大利亚上市公司PERILYA LIMITED(PEM)的收购则要幸运得多,显然也更多地受惠于金融危机导致的矿产价格全线下跌。
  在2008年初收购先驱公司的计划失败后,今年2月5日,中金岭南成功获得了PEM的控股权。值得庆幸的是,相比先驱公司,不仅PEM的矿石品位不在其下,而且储量要远高于前者。而且从成本上看,购买先驱公司100%股权需5亿澳元,而买PEM50%股份只需4550万澳元,这相当于少花了8亿元人民币。
  同样因祸得福的故事也发生在了首钢和武钢身上。2008年年底,首钢以原报价2.3折的价格,收购了澳大利亚的吉布森山矿业公司股份。同一时期,武钢则以原报价1折的代价——975万澳元,收购了南澳CXM公司增发的15%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低价区间”可布局
  矿产类企业市值大幅缩水的背后,是国际矿产资源价格的大幅暴跌。以铁矿石为例,2008年5月,代表国际铁矿石现货价格的印度现货矿曾一度走高至近200美元/吨,但如今却只有83美元/吨,缩水幅度近60%。
  如今,依然没有迹象表明全球经济开始回暖,大宗商品市场亦无见底迹象。英国商品研究所(CRU)首席执行官John Johnson指出:“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深入,2009年才是严冬,大宗商品的价格还将下降30%。”
  在此情况下,不少市场人士认为,虽然与去年相比,目前企业走出去购买矿山的价格低了不少,但此时是否是资源收购价最底部还有很大不确定性。那么,当前企业出海购矿会不会还太早呢?
  联合金属网铁矿石分析师胡凯仍然对当前的“出海购矿”风潮表示担忧。2008年底接受本报采访时,胡凯建议企业“应当持币观望”。日前,他认为还是要“再等一等”。
  孟庆恒则表达了相对乐观的观点。他告诉本报记者:“虽然现在矿产资源价格还难言见底,但长远来看,当前价位应该是处于低价区间了。从战略布局角度出发,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型企业出手是正确的。”
  以铁矿石为例,由于国内铁矿资源比较贫瘠,矿产品位较低,开发成本高,中国的铁矿石50%以上要依靠进口。每年进口的铁矿石都在4亿吨以上。而中国在海外的铁矿石权益量只有4000万吨,不足进口量的10%。这种情况导致中方在与手握矿产资源的跨国寡头进行采购谈判时屡受制约。到上游去控制资源已经成了议价谈判中获得话语权的基础。
  银河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孙勇也表示,企业出海购矿其实是一项股权买卖的金融行为,这一行为应当建立在对我国未来钢铁行业发展的预测上。“我认为在未来比较长的时间内,我国钢铁行业对铁矿石的需求都不会大幅萎缩。需求客观存在,那么看到价格便宜了就可以出手。”
  至于什么时候会是最佳“抄底时机”,孙勇表示这很难说清楚。“我认为关键还是看价格是不是便宜,当前价格处于低价区间,应该是相对便宜的了。”孙勇说。
  联合金属网铁矿石频道分析师杜薇也对当前企业出海购矿的行为表示了支持。在她看来,短期价格波动因素不应该是最大考量,中长期看矿产等资源性产品都是处在上涨过程中的,总体上不会有太大风险。
  一般企业莫“跟风”
  “其实目前企业到底应不应该走出去,关键是由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出手’的前提应当是企业有能力承担当前的风险。”孟庆恒指出。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铝再次注资矿业巨头力拓的巨额交易赚足了世人的眼球,而其背后的巨大经营风险也令市场甚为关注。
  力拓的公告显示,中铝必须在3月31日前完成融资。据中铝副总经理吕友清透露,195亿美元注资“肯定是要通过国内银行的融资支持来实现”。按照中铝公司网站公布的数字,截至2008年6月底,中铝资产总额为3777亿元,按照6.83的最新汇率,相当于553亿美元。这意味着中铝的资产负债率将要增加26%以上。
  据孟庆恒分析,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如此大幅度提高资产负债率,企业将面临很大的经营风险。之前,由于全球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力拓股价2008年出现大幅暴跌,加上英镑贬值带来的汇兑损失,中铝对力拓的首轮投资已经差不多损失了750亿人民币。而据国外一家咨询机构Breakingviews的研究,仅2008年中铝投向力拓的140亿美元,就要承担的利息就超过2.6亿美元。如今195亿美元的漫长投资所带来的还款压力和财务成本,更是对中铝现金流的考验。
  “我认为一般企业不应该盲目跟风出海,更不能学中铝。”孟庆恒表示,中铝的国企背景可以支持他进行如此巨额投资。而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对一般企业来说更应该考虑怎么让自己活下来,而不是为未来的巨大不确定性冒险。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维持企业正常的资金链运转更具特殊意义。一旦资金链断裂,就没有未来发展可言了。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