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08年不锈钢粗钢产量同比减少3.56%

2009年02月10日 9:23 248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黑色金属

      中国08年不锈钢粗钢产量为694.3万吨,同比减少3.56%,自给率达81.24%,同比提高5.64%。
      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不锈钢分会2月9日消息,2月5日,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不锈钢分会发布2008中国不锈钢统计数据,具体如下:
      1.不锈钢粗钢产量694.3万吨,同比减少26万吨,减少3.56%。其中,Cr-Ni钢(300系)350.86万吨,占总量的50.53%,同比降低7.6个百分点;Cr钢(400系)186.24万吨,占总量的26.82%,同比增加1.3个百分点;Cr-Mn钢(200系)157.22万吨,占总量的22.64%,同比增加6.29个百分点。
       2.进口121.25万吨,同比降低28.59%;出口105.66万吨,同比降低18.88%。总进口量仍然大于出口量15.59万吨,其中半制品(锭坯)净进口9.22万吨,热卷板净进口9.55万吨,冷卷板(宽)净进口5.28万吨,窄板净进口7.75万吨。其他钢材,如长材、管材(包括石油天然气管)和管件均实现净出口。
国产不锈钢材满足国内市场程度进一步提高,自给率达到81.24%,比2007年提高5.64个百分点。
     3.表观消费量624万吨,同比减少34万吨,减少5.17%。
     同时,也发布对2008年统计数据情况的解释意见。意见如下:
一、2008年不锈钢生产、消费和进出口出现负增长是正常现象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国内外对不锈钢的需求减少,中国2008年不锈钢产量、进出口量和表观消费量比2007年都出现负增长。另外,中国2007年人均不锈钢消费量已经超过英国,达到5公斤水平,按正常发展规律2008年以后再快速增长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根据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目前中国不锈钢在这个水平上继续平稳增长或者是受其他原因的影响出现波动都是正常的。
二、2008年铁素体不锈钢比例继续提高,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2008年中国不锈钢虽然从发展速度上出现回调,但是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400系铁素体不锈钢的比例继续提高,达到26.82%,比2007年增加1.3个百分点,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许多不锈钢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开发一系列超级铁素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超级双相不锈钢、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和耐蚀合金新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
三、国产不锈钢材自给率进一步提高,达到80%以上
       2008年中国自己生产的不锈钢材满足国内市场的程度进一步提高,自给率达到81.24%,比2007年提高5.64个百分点。
四、所谓200系不锈钢比例同比增加6.29个百分点。
       2008年统计数据反映出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所谓的200系不锈钢的比例不降反升,比2007年增加6%以上。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退步,主要表现在:
       第一, 印度在减少,中国在增加。目前世界上大量使用200系不锈钢的只有中国和印度。印度是大量生产使用200系不锈钢的鼻祖,使用比例曾经高达80至90%,但是从2007年开始,印度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修订标准,增加铬含量,限制使用范围等,规定J4牌号的所谓200系的不锈钢只能在室内环境下和生活中的餐具使用,所以2007年印度的200系不锈钢用量已经下降到61%。而中国的200系的使用比例却在提高,这是十分不正常的。
       第二, 大量宽幅板的所谓200系不锈钢投入市场。从国内生产方面分析,2008年生产大量的宽幅的看表面也比较规整的所谓200系不锈钢冷、热板材,这些都投放到市场上。从需求方面分析,广大用户还不了解这些产品根本不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特别不了解这些板材表面看很好,有的与300系难以分辨,但是不锈和耐蚀性能都很差,尤其是这些表面看不出来的宽板很容易使用到工业领域和公共工程领域,这样会给用户带来严重后果和难以估量的损失。
       第三,中国新标准已经取消200系列的板材标准。世界上先进国家如日本早已经取消200系不锈钢的板材标准,中国在2008年10月新修订的不锈钢标准中也取消200系不锈钢的板材。
第四, 按照含镍量计算,所谓200系的价格很高。如果按照含镍量计算,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所谓200系的价格比较实际成本要高很多,用户完全可以使用性能比200系好,成本比200系低的400系铁素体不锈钢。
     以上说明,不锈钢行业在科普宣传方面、帮助用户推广使用铁素体不锈钢方面、协助政府规范市场等方面还需要开展大量的有效的工作。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