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表现乏善可陈 中国因素独撑金属天空?

2009年01月20日 17:9 755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铅锌资讯   作者:

**奥氏团队走马上任会否给汽车业雪中送炭?**

       美国时间20日新当选总统奥巴马即将入主白宫,由于此前奥巴马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积极的经济援救计划,市场对于其上台后能否实施更加积极的救市措施充满期待。而与金属市场关系密切的汽车产业能否获得更多的救助以便安然度过危机也备受市场关注。
       刘超表示,汽车业是金属消费的大户,由于汽车业是工业经济的先行指标,汽车业的复苏显然是经济复苏的首要信号之一。因此,若美国汽车业复苏将对金属有明显的利多支持,对全球金融市场的信心支撑也是十分明显的。
       尽管此前美国汽车业已经获得了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中的逾170亿美元救助资金,但与全球汽车业面临的困境相比较而言,这只起到了杯水车薪的作用。本月初以来公布的一系列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汽车产业仍深陷危机牢笼。
       首先,2008年美国车市呈现逾15年来最为糟糕的表现。克莱斯勒12月美国市场销量暴跌53%,全球最大汽车商--丰田汽车亦宣布销量下降37%,紧随之后的是本田汽车、福特汽车和日产汽车,销量分别减少35%、32%和31%。而亚洲和欧洲车市在08年下半年也追随美国堕入深渊,亦显露出进一步走弱的迹象。西班牙公布12月汽车销售减少近一半,意大利汽车销量也遭遇两位数跌幅。法国市场销量减少近16%,日本销量则下滑22%。
       日前,日本、欧洲和美国三地的汽车制造商全部警告称其业务继续在困境中挣扎,且前景充斥不确定性。因此,汽车业的援救行动似乎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过平安期货分析师罗俊江认为,美国实施的汽车救援计划主要手段是对汽车企业进行重组,降低运营成本,或令其有秩序破产。但美国汽车业生产过剩的情况一直都有出现,只是金融危机加剧了经济对其的影响,汽车业救援计划无法阻碍需求下滑的事实。救援计划或能对金属市场带来短暂时间的反弹,但是目前还无法带领金属市场进入牛市。

**中国因素粉墨登场,金属市场底部已现?**

       年初以来,一系列利好消息推动国内外金属价格呈现开门红的走势,且一路上扬。作为金属市场的引领者,铜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上涨了近12%。市场甚至有观点认为,去年12月份创下的2,800美元附近低位已经是本轮熊市的底部,随着中国需求的增强,今年第一季度铜价有望持续反弹,且从技术角度来看,反弹高度将达到4,506美元附近。
       日前,江西铜业执行董事王赤卫称,中国2009年精炼铜消费预计同比增长约2%。精炼铜产量可能与去年持平,或有所减少。他并表示,中国有可能在海外市场购买铜,作为国家储备。“国家储备局有很多途径来购买铜,也有可能会从国际市场购买,因为国内冶炼厂的库存有限。”他看好长期铜价,预计今年平均铜价介于每吨4,000~4,400美元之间。
       但考虑到全球经济形势依旧低迷,中国因素能否独立支撑起金属市场也引发了市场的质疑。罗俊江认为,铜价走强只是市场的短期反弹,需求的下降令铜库存仍不断增加。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对金属存在一定的需求,但在全球其他国家需求下滑的情况下,中国需求只能减缓价格下跌,却并不能带动金属市场进入牛市。
        杨文虎同样表示,2800美元仍不会是铜的终极底部。近期铜价强劲反弹主要与中国春节长假效应有关,假日情绪往往会带动铜价走高,短期内价格有望上涨。且今年由于国内铜库存偏低,中国铜价走强带动伦铜反弹的节奏较为明显。但LME库存仍在持续增长,说明市场供应充裕。中国工业在经过04~07年三年大幅扩张后,消费增长速度也将放缓,因此中国消费增长估计已很难支撑起一个新的牛市行情。
       刘超则认为,前期金属价格大多跌破成本价,随着金融局势的稳定,基本面支撑因素显现,金属开始强势反弹。中国经济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止跌回升的预期,支撑金属价格由底部攀升。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中国由于储蓄率较高财政拉动的空间大,因此有望在今年下半年率先走出经济低谷。中国经济的稳定,使得金属可以维持在一个底部区间进行振荡,但难以出现大幅上涨的走势,因中国经济要步入快速步伐仍需要国际环境的配合。

[1] [2]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ndarti.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